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即是平旦的别称。
2、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上面两例,平明与五鼓均是现代时间的凌晨3~5点(从中似乎可以看出古人早起的习惯)。
《孔雀东南飞》中出现的时间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但是,有一个问题,有争议,需探讨。
1、“鸡鸣”是指公鸡叫还是指时间?
文中出现了两次鸡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这两个鸡鸣,是天色纪时中的鸡鸣还是现实中的鸡叫?参考书未明确,如果按天色纪时来处理的话,是凌晨1~3点。我认为,是纪时的时间词,而不是听到鸡叫。
第三册文言在教学中还有若干疑问,也在此列出。
2、为什么母亲听到女儿的哭泣而不进门抚慰?
《项脊轩志》有这样语句:“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为什么母亲去看女儿,到了门外,听到女儿哭泣竟不走进去?
3、大年三十居然有登泰山赏雪的雅兴?
《登泰山记》中登泰山的出发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到泰安的时间是“是月丁未(十二月二十八)”,而看日出的时间是“戊申晦(月末三十),五鼓”。也就是说,姚鼐的观日出的时间是大年三十。知府朱子颖与姚鼐是否是太有雅兴了,传统的团圆的佳年竟去登泰山?
总之,一堂优秀教学课程的过程的设计应有许多细节要处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诗,当教师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注重细节之后,必定会使教学生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