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高中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辅导《兰亭集序》教学实录

《兰亭集序》教学实录

11-01 11:53:31 | 浏览次数: 76718 次 | 栏目:高一语文辅导
标签:高一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兰亭集序》教学实录,

  那么,王羲之为什么会和那些名士不一样呢?

  生18:王羲之虽然受到当时的玄学风气、道教风气和一些狂放不羁的名士生活风气的影响,但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却中规中矩。

  师:聪明——把学案上的东西用上了,但也有些偷懒—— 一字未改。(生笑)

  生19:他应该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吧。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王羲之应该也是这样的。

  师:是不是应该给他点掌声啊?(掌声)说得很好。结合这两位同学的发言,老师想再补充一点。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学案中关于作者的第一句话?(生翻看学案)大家把这句话齐读一下。

  生(齐读):王羲之生活在他的家族十分鼎盛的东晋时代,是家族中最杰出的人才。

  师:文学评论,讲究一个“知人论世”。对王羲之的解读还须联系他的身世影响:作为东晋时代十分鼎盛的琅邪王氏家族(东晋初期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其中的马就是皇族司马氏,王就是王羲之的家族,琅琊王氏,也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最出色的才子,王羲之幼年失父,他的身上既有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想施展个人抱负的愿望,也有振兴家族的责任。这些,应该说对王羲之积极有为的思想也是有一定推动力的。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王羲之的主张是什么啊?

  生(齐):积极有为。

  师:那么,他的主张具体到行动中是怎么体现的呢?

  (生思考,讨论)

  师:友情提示——结合第四段的内容,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

  生20:作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就是积极有为的表现。

  生21:作者把当时在兰亭集会时写的那些诗文辑录起来,给这个集子写序,就是积极有为。

  师:对!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传下去,与任其随风而逝、任其湮没在浩渺的历史烟云中,是不一样的——因此,作者化短暂为永恒,体现了他积极有为的主张。

  王羲之处于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敢于批判庄子的虚妄之言,并且将深沉的伤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充分表现了他的清醒与执着。(板书:执着)后人评论王羲之“消极其表,执着其里”,说他是以“出世之笔”,写“入世之心”是有道理的。(投影)

  师:下面,齐读第四段,再次体味这种深沉的伤感,体味这种清醒与执着。

  (生齐读第四段)

  师:前面,我们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个“痛”字在品读,在体悟。我想问问,对于“痛”,大家通常的反应是什么?

  生(齐):怕!

  师:“痛”美不美?

  生(齐):不美!

  师:可是,看看王羲之,看看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痛”的历史,我们却分明可以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老师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生:有道理。

  师:同学们说说,这个“痛”美在何处?请结合你所知道的中国历史上的“哀痛者”,比如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龚自珍、鲁迅等等,写一句话。

  (生思考、拟写,师巡视,点请学生发言)

  生22:人生苦短,王羲之把他对生命的清醒认识写下来,很美。

  生23:屈原“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哀民生之多艰”,他很痛苦,但也很美。(热烈掌声)

  生24:鲁迅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麻木,非常痛苦,于是就写文章,坚持战斗。

  师: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是最为清醒最为执着也最为痛苦的一群人。因为最清醒,所以最痛苦;因为最执着,所以最痛苦。

  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因为时间关系,发言先告一段落。如果有兴趣,请你以“痛之美”或者“从《兰亭集序》看王羲之的生死观”为题,将你前面所写的一句话,扩展成一篇随笔。可发至我的邮箱:dzh_019t@luohuedu.net。老师也写了一篇随笔《名士、名篇及其它》,等会儿发给大家,与大家交流。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展现出士大夫精神理想和人生情怀的时代。有一个说法,就是:“魏晋人物晚唐诗”,这是中国文化史最优美的两段。魏晋以后,历代高人逸士,都是魏晋名士的“粉丝”:苏轼生平写了上百首《和陶(潜)诗》,曹雪芹,字“梦阮”,朋辈亦将其比作阮籍。为什么崇拜他们?因为他们尽管痛苦着,但也美丽着——痛并美丽着。

  下面,让我们把全文再快速默读一遍,体会其中的痛与美。

  (生默读)

  师:品读完了《兰亭集序》全文,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不少体会、不少感悟。

  有人说《兰亭集序》要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之年才能读懂,但是今天我想对大家说,我们在20岁前就应该思考快乐,思考痛苦,思考生命与永恒!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美。这种思考可能还比较肤浅,但只要同学们努力去思索探究,不人云亦云,不自甘堕落,不抛弃,不放弃,就会缩短与哲人、伟人的思想距离,甚至还会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思想领空!

  下课!

  以上就是《兰亭集序》教学实录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www.manfen6.com。

上一页  [1] [2] 

TAG: 教学  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