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八年级语文辅导《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11-01 11:49:12 | 浏览次数: 36618 次 | 栏目:八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八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师:很好,大家齐来读应把第二段写桃花源的生活美读出来,读出作者的向往之情。

  (由生齐读第二段。)

  师:桃花源除景美和生活美外,美还体现在哪?

生齐答:桃花源人热情好客。

  师:桃花源人热情好客体现在哪一段,能否找出来?

  (生多个人举手。)

  师:好,黄贵发,你来。

  生:体现在第三段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师:“要”读音是──

  生齐答:yāo

  师:对了,作邀请讲,所以不读第四声,王贵发你要注意这个注音,请坐下,既然桃花源人都好客,那此处应是指什么美?

  生答:人美。

  师:有没有更好的词概括?

  台下有一生小声答:人美。

  师:人美好,还是人情美好?

  生答:人情美好点吧。

  师:(老师打出幻灯片4)桃花源的美我们概括出了景美、生活美、人情美,这三个方面是不是桃花源最吸引人去的地方呢?我们中国大山名川,风景美,人情美,生活美的地方也不少,为什么桃花源让人魂牵梦绕,一千多年来,在中国诗人的心中,桃源仙境始终美好,让人向往呢?生思考后依然无人作答。

  师提示:刚才我们在介绍陶渊明生活的背景时,大家有没有记住陶渊明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

  生:社会动荡不安,有战争。

  师:那文章第三段有没有提到桃源人是为什么举家搬迁到这里来呢?

  生齐答:“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师:那也就是为了躲避战乱而来此处了,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

  生:没有战争。

  师:用战争好还是战乱好?

  一生答:战乱好,因为“战乱”指人们因社会动荡而无法安居乐业。

  师:很好,请坐下,中国古代战争连连,人们确实无法过太平日子,所以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社会才是人们最想得到的,在战乱的年代,桃花源的宁静,便是历代人们所向往的。接下来,请大家把第三段朗读一下,朗读时应该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比如“乃大惊”、“皆叹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由学生自由朗读,读完后老师打出幻灯片5。)

  师:请大家看幻灯片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和“……,欣然规往。末果,寻病终”,作者写这些句子目的是什么?四人一小组讨论。老师会请几位同学把你那组讨论的结果与大家分享或共同探讨。

  (学生积极讨论,非常感兴趣,3分钟后。)

  师:大家刚才讨论得蛮热烈的,不知结果如何?有哪组的同学先带头发言?

  (多名学生举手,师请其中一名学生答。)

  生:我们认为桃花源的人不愿意外人打扰,破坏他们的生活,比如渔人言而无信,带人来寻找,不怀好意,所以找不到。

  另一生好像有异议,师:刚才这组同学有自己的见解很好,我们再看余海彬有何见解?

  生:我想去桃花源的人不一定个个都去破坏他们的生活,刘子骥是高尚的人,陶渊明为什么也不让他找到桃花源呢?

  师(赞许):余海彬看来对课文研究仔比较深,提的问题也挺有意思,那你认为陶渊明这样写有何用意?

  生:我想桃花源可能没有这个地方,我在网上查过武陵有个桃花源,但经考查并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我想文中的桃花源可能是陶渊明捏造出来的,因为陶渊明生活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所以他特向往,就捏造了文中的桃花源。

  (生齐鼓掌表示赞同。)

  师:余海彬同学的这种学习态度实在令人感动,看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真让余海彬也去一访芳踪了,余海彬也没找到真正的桃花源,但却找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打出幻灯片6》总结)这篇课文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实中有虚,以“不复得路”“未果”等句写出仙境在恍惚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似梦似真,这些都不过是陶渊明巧妙的安排,理想的寄托,美好的愿望而已,实际上是子虚乌有的,桃花源让后人津津乐道,可见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了。接下来我们再把最后两段朗读一下,朗读时应注意读出找不到桃花源的那种遗憾的感情。

  (生自由朗读,读完后请一为学生范读。)

  师:杨智深你来试读一下。

  (生杨智深读。)

  师:遗憾的感情从哪体现?

  生答:“遂迷,不复得路”和“后遂无问津者”。

  师:那刚才杨智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没有?

  生有的答:还可以。

  师:老师觉得杨智深已经把握了,接下来大家跟着音乐再把全文有感情朗读一次好吗?

  生:好。

  (生跟着音乐自由朗读,读完后下课铃响。)

  师: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

  这节课堂教学实录概括说有以下特点:抓点、带面、释词、究义。教者开场就抓住“源”与“园”的区别,以此为中国,带出“世外桃源”有何特点这个“面”。然后一线串珠,拧起了“景色美”、“人情美”、“环境美”(无战乱),这样一气贯通,自然分析至结尾。释词究义完美结合,思维始终保持一种勃发的状态,是文言文教学比较好的设计。(点评者 :吴泓)

上一页  [1] [2] 

TAG: 课堂  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