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小学语文学习小学六年级语文辅导《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11-01 11:08:34 | 浏览次数: 41518 次 |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小学六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她怎么敢了呢?

  生:因为她实在太冷了,她想温暖一下。

  师:很好,接着说。

  生:最后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是没有思考过的,毫不犹豫的。

  师:讲得好。

  生:第一次擦火柴小女孩是犹豫的,第五次擦火柴,小女孩是很干脆的。

  师:好极了,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生:我从这几个词中体会到的,“一根”、“终于”、“赶紧”、“一整把”。

  师:还有吗?

  生:还有,“敢”字也充分反映了她开始时的犹豫、害怕、紧张的心情。

  师:对了,“敢”吗?意思就是不敢。那么小女孩一开始时为什么要犹豫,而最后又为什么如此果断呢?

  (相互比较中,学生发现源越来越丰富,感受也越来越强烈。紧紧扣字扣词地领悟语言材料蕴含的意思,文章被嚼得越来越有滋味。)

  生:小女孩犹豫,因为她怕父亲要打她。

  生:因为小女孩是卖火柴来挣钱养家的,擦了火柴就不能卖钱了,那么家里人又要挨饿了。

  生:小女孩不敢,因为她的火柴是要卖钱的,但后来她实在太冷了,所以她擦了一根来暖和暖和身子。

  师:最后竟敢擦着一整把火柴,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她要留住奶奶。

  生:因为小女孩想反正都快死了,她只想留住奶奶,她什么都不顾了,所以擦着一整把火柴。

  师:你们讲得多好!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同样抓住这几个重点词,我们也要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谁来读?

  生:“她敢从……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师:不错,“吗”读得再轻些。“终于”再强调些,再请一位试试。

  生:“她敢从……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师:很好,读第二句。

  生:“她赶紧……要把奶奶留住。”

  师:就学着她的,强调这几个重点词,我们齐读。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出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高大,这样美好。看这段话。(实物投影“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有同学在读幻景的时候已经念到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这段话,特别注意“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这一处,边读边想,也可以互相讨论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推进发现,求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更深切的感受。)

  (生读读,想想,议议。)

  师:好,来说说,你能理解多少就说多少。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女孩死了。

  生:这句话说明了女孩跟着她奶奶到天堂去了。因为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天堂。

  生:小女孩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

  生:我想小女孩是很可怜的,因为她是被活活饿死、冻死的。

  (通过幻景与现实的比较,进一步发现小女孩的命运之悲惨。)

  师:是的,就像你们所说的,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是可怜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得到的,而对小女孩来讲,在当时冷酷的现实生活中她却什么也得不到,她带着她的寒冷、饥饿、痛苦飞走了,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就是她的可怜之处。体会到了这些,想想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话呢?谁先来试读?

  生:“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好,特别是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几处的处理,大家听清了没有,他是越读越──

  生:轻。

  师:对了,我记得一开始大家在读幻景的时候,有同学读得很幸福,很激动,越读越高。现在他越读越轻,两种处理效果,哪一种更能准确地表达情感呢?来,自己再读读。

  (朗读处理的比较,信手拈来,运用娴熟,效果很好,体会更加至诚至深。)

  生:(有感情自由读。)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

  生:“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越读越轻。)

  师:好极了,越读我们心里越难受,心情越沉重,对小女孩可怜的遭遇越同情。让我们齐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小女孩就这样飞走了。如果说小女孩擦火柴出现幻景反映了小女孩的可怜,那么小女孩死后的情景则是更可怜的。这待我们下堂课再来共同讨论学习。

上一页  [1] [2] [3] 

TAG: 教学  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