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到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时间的样子写具体了。从“溜”字感悟到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体会作者有一种惋惜﹑无限感慨之情。
⑴ 指导带着感情读好这些句子。(教师范读,学生评读)
⑵ 喜欢就记下这些句子,积累背诵。
第三自然段(现在的日子):
⑴ 出示句子:“太阳他有脚啊,……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感悟到作者用了拟人,把日子过得快写出来了)
⑵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从我脚边飞去了。”
① 两名学生分别对读这段话。
(感悟到:作者用了排比句,写出日子一天与我相伴,很快地从身边过去了。通过“跨﹑飞”体会到时间就是这样轻巧地在不经意中溜去了。)
② 指导学生读好这段话,同桌分读,男女生分读。
③ 将这一段话积累下来。
④ 仿写练习:用上“……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写一段话。
⑶ 出示句子:“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学生从“闪”字可以读出时间流逝得很快,一眨眼的功夫。)
⑷ 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第四段(未来的日子):
⑴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感悟到:作者用了比喻的写法,说明日子就这样去得无痕,轻而易举地过去)。
⑵ 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感悟到作者用上了反问句,表明自己不能虚度人生,对未来的一种追求﹑向往和思索。)
⑶ 读好这几段话。
第五自然段:
⑴ 齐读这一段话:
此时朱自清先生得到答案了吗?你从中得到答案了吗?
⑵ 交流收集的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⑶ 出示老师收集的格言﹑警句。大家自由读,分别指名读。
五、课末谈话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喜欢这篇散文吗?
【教学反思】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将朗读训练贯穿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多读,而且指导学生会读,在效果上达到读好的目的。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将整体读和重点读相结合,让学生一读再读,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课堂上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师生对读、教师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讲,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语言,同时培养了语感。
二、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评代讲
在教学中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在读的实践中感知理解,抓住重点词来品味、体会,学习语言。为此,课堂上充分借助评价手段使学生在自主、自悟、自得中学习语言。如:教师范读后学生评价老师读的怎么样;指名读句子后学生间互相评价“他刚才读的怎么样”,“我认为该这样读,我会比他读得还好,我想给大家读读。”等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对语言的感悟和自己情感的体验都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三、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是内化的吸收,写作是外化的表达。当学生阅读达到高潮时,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读中仿写,读后学写,使学生乐写、易写,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水乳交融,发挥更大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