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放映明月和柳树,把学生带进优雅的环境中,诱发学生音乐细胞,调动学习兴趣。
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钱老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峨峨兮若泰山”时,钱老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解读内涵,然后自由读文。通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伯牙摔琴?……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钱老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如在指导学生朗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一句时,钱老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伯牙的心声。
四、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钱老师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背诵最后一句,至于怎样背才能记得牢:一是抓住重点词、二是通过想象画面。这体现了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记得住。教语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过程。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就要靠读悟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