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导假想游戏,趣写玩耍情景
师:站在这样一位巨人面前,真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那样,我们都成了小人国的公民,甚至是拇指姑娘、拇指男孩。孩子们爬到巨人身上玩耍一定非常有趣。同学们,这些孩子会爬到巨人的脚上、腿上、肚子上、背上、肩上甚至吊在他的胡子上,藏到他的头发里玩些什么游戏呢?
(课件出示文字:和巨人玩耍)
生:在头发里捉迷藏。
生:也可以在衣袋、裤袋和耳朵里捉迷藏!
师:真会想像!还有别的玩法吗?
生:吊着胡子荡秋千。
生:在耳朵里玩探险游戏。
师:真有趣!还有吗?
生:在腿上坐滑梯。
生:在巨人的大肚子上跳蹦床。
生:在巨人背上攀岩。
生:在头发里走迷宫。
师:还有那么多同学想说,肯定还有许多其它有趣的玩法。这么多玩法中,你对哪一种最感兴趣呢?你觉得哪种玩法最有趣,就请你仔细写写孩子们怎样在巨人身上尽情地玩这种游戏?他们的朋友──巨人又会有什么反映?音乐结束时,看哪位同学把那种游戏写得最有趣,引得大家也想去玩。
(课件播放舒缓的音乐,前后共6分钟)
生:(写作)
(略)
师:(巡视,个别辅导)
(略)
师:音乐结束了,写好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刚才老师看到三位同学写的片段很有意思,请他们读给大家听。我们看谁把他喜爱的游戏方式写得最有趣,引得你也想玩。
生:一些小朋友在巨人的肚子上玩蹦蹦床。巨人的大肚子弹性真好,孩子们一蹦差点儿飞到云层里去呢!你也许会担心自己摔到地上。别着急,巨人用他的大手接住你,你怎么会摔下去呢?
师:你这么一写呀!我看很多人都想去跳这“超级大蹦床”了!再听下一位的。
生:孩子们在巨人的鼻子里玩捉迷藏。他们躲在巨人又粗又长的鼻毛里。一个调皮的孩子拉了拉巨人的鼻毛,庠得巨人哈哈大笑。有的孩子一会躲在左边,一会躲在右边。害得小朋友怎么也找不到。
师:在鼻子里捉迷藏,可真新鲜!就是有点儿不卫生,再听下一位同学的作品。
生:孩子们在巨人的胡子上荡秋千。他们分成两队比赛,看谁先从这根“麻绳”荡到那根“麻绳”,哪个队最先荡完,哪队就获胜。有时,巨人看见一个孩子快要掉下去了,就伸出大手去接;有时,他给孩子们轻轻喊加油;有时,他故意摇动胡子,使游戏增添了几分惊险和刺激。
师:真棒!听完三位同学的作品,你被谁的游戏吸引住了!
生:在鼻子里捉迷藏特别吸引我,藏在鼻毛后面,我以前从来没试过!
生:吊着胡子荡秋千,还有巨人加油,也不担心会掉下来,我现在就想去玩。
生:我想去巨人肚子上跳蹦蹦床!
师:看来三位同学写得都挺精彩。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在这儿展示自己的童话作品,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来交流。四人小组先商量一下,怎么把四个人的作品连成一段话。最好商量一下怎样开头、结尾比较有趣,中间怎样连接比较自然。
生:(四人小组交流作品,讨论合作展示作品的形式。)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合作的童话。
生:巨人的身上各处都有孩子们玩耍。你看,有几个孩子爬到巨人头上看风景。“真是‘一览众山’哇!”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是呀,你看远处的景色真美呀!有山、有峡谷,还有大草地。不过,还是巨人的花园最美。”
生:一些爱冒险的男孩钻进巨人像山洞的鼻孔里探险。他们发现一些像枝条一样的长条(其实是鼻毛)。一个孩子说:“我们拔几根做拐杖吧!”没想到刚拔了几根,“洪水”急速流了过来。孩子们立刻从山洞里逃出来。仔细一看,才知道刚才拔了几根巨人的鼻毛,害得他流鼻血了。哈哈!这群男孩还以为发“洪水”了!
生:还有几个孩子爬到巨人的大肚子上。他的肚子像一个大弹簧。孩子们一跳三丈高。多多的主意最多,他想逗巨人笑,就挠了一下巨人的肚子。没想到巨人一点反应也没有。要知道,多多这一挠就像苍蝇碰了一下,巨人根本就没感觉。
生:咦?巨人的腿上怎么这么热闹!原来有两队孩子分别在巨人的两条腿上比赛滑滑梯呢!有人快速从巨人膝盖上滑到鞋背上,有人站在巨人大腿上喊加油,还有的掰着手指头数双方各有多少人顺利滑下来。
师:大家的掌声说明,这个小组合作的童话真精彩!再请一个组。
生:“快来,快来!”几个女孩在巨人头上兴奋地喊着。原来她们在巨人的头上捉迷藏。有几个躲在巨人浓密的头发里,一不小心,一个孩子掉下来。眼看惨剧就要发生了,巨人不慌不忙伸手接住,那个孩子立刻哈哈大笑;有几个孩子躲在巨人耳朵里。巨人觉得痒,就把小指头伸进耳朵挠痒痒,吓得孩子们拼命往外逃;还有的人躲进巨人的衣袖里,让其他人怎么也找不着。
生:再看巨人手臂上的几个男孩子,他们正在进行跑步比赛。在巨人的手臂上跑步,就像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一样轻松自在,一点儿也不担心摔跤。谁先从肩膀跑到巨人手心,谁就是胜利者!跑累了,他们就躺在巨人宽大的手掌上休息。
生:休息好了,他们又把巨人的手掌当作升降舞台,在上面唱歌、跳舞、演杂技。有一个男孩还在巨人手指上翻起跟头,别提有多惊险了!
生:不过还有比这更时尚的玩法,就是在巨人背上攀岩。你看,几个孩子正拽着巨人的衣服,从下往上艰难地攀爬。他们觉得“山崖”太陡了,就请巨人躬着身子,这样他们就毫不费力爬到了巨人的肩头。听,他们正站在巨人肩头兴奋地喊:“我们胜利了!”
师:这组同学合作的童话作品给我们印象也很深。真是应了那句话:孩子是天生的童话作家。看到这么多小作家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童话作品,魏老师心里也痒痒的。想不想看看老师写的童话片段?
生:(欣喜地喊)想!
师:那好!就请各位小作家多指教啰!
(课件出示教师童话范文,配上教师朗诵)
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如果你觉得同学、老师的童话片段对你有启发,请课后好好修改自己的作品,这样我们全班师、生的作品合在一起,就可以编成一本《巨人的花园》童话集。
四、教师激情结课,延伸童话天地
师:咱们班和三位老师一起学同一篇课文,这还是第一次。我们三位老师和大家这样上课也是头一回。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从中感受到了读童话、演童话,写童话的乐趣。最后我想说:孩子们,永远与童话做伴,这样你永远不会孤独,永远像现在一样生气勃勃,纯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