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小学语文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辅导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实现自我建构──卢静《借生日》教学评

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实现自我建构──卢静《借生日》教学评

11-01 11:55:11 | 浏览次数: 55218 次 | 栏目:小学一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小学一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实现自我建构──卢静《借生日》教学评,

  师:孩子们,您想怎么说这段话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现在你就是小云了,想象妈妈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怎么说这段话。

  (生自由练习,通过评读,教师引导孩子读出感情,读出表情,效果良好。)

  师:真好,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发现了妈妈爱小云,小云爱妈妈,现在老师请你们把课文再读一遍,这一次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老师送给他红五星。

  (生有感情朗读全文,师巡视并奖励红五星。)

  感受课文中体现的母女之爱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及角色体验, ,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多向的对话,教师一步一步把孩子情感导向对课文情感的准确把握。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文中所表达的浓浓亲情的感染与熏陶,,实现了语文阅读教学三个维度中的情感目标。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课文里的小云特别爱自己的妈妈,你爱自己的妈妈吗?你们怎么表达对妈妈的爱的?

  生:妈妈把我养大,我很爱妈妈。

  师:你是怎么表达的?

  生:爸爸欺负妈妈的时候,我就帮妈妈。

  (众大笑)

  生:我多做一些帮助妈妈的事情。

  师(摸摸孩子的脑袋):对,是个小小的男子汉!

  生:妈妈回到家,我抱妈妈!

  师:你是妈妈的小棉袱!

  师:我们一起来唱《我的好妈妈》这首歌好吗?

  (师生随着音乐边跳舞边唱──《我的好妈妈》。)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课文中的亲情与孩子个体的情感联系起来,学习领悟如何去爱妈妈,使情感得到升华。唱歌跳舞的形式则切合了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孩子学得轻松愉快。

  (接着,教师请出本文的作者李想(音),与孩子面对面交流。)

  李想: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我想:我是大人,你们是小孩,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想到了吗?我们都是妈妈的孩子,对不对?(生答:对!)让我们一起爱妈妈,别把妈妈的生日忘了,在妈妈生日这一天对妈妈说什么?(生答:生日快乐!)祝小朋友快乐!

  师:祝李想阿姨天天生活得很幸福,好不好?(师生鼓掌)今天的课上到这儿,谢谢小朋友们!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引入相关的课程资源。本课引入课程资源的方式新颖别致,与作者面对面的对话,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课文其实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是身边真真切切发生的事,,从而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受到的情感熏陶更真实可感,对母亲的爱将会在他们脑海里生根、发芽、开出芬芳的花朵。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则应是学生(个体与群体)、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对话以及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读为本。

  众所周知,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了轨道,一些教师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体三种关系。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的关系,没有真正的对话。(崔峦语)卢静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很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几个要素:民主平等,多向互动,学生的自我建构。首先卢老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对话,以儿童化的话语,极富亲和力的肢体语言,激励性的评价反馈搭建了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沟通的对话平台。然后在一次次的对话中,解读文本,碰撞思维,激发情感,让孩子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并受到作为妈妈的孩子该怎样回赠妈妈这种平凡而无私的爱的教育。

  其次,本课例也很好地诠释了以读为本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做到了读有要求,读有层次。四个不同层次的读有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读得正确,读出体会,读出语气,读出表情,到读出感情,多种读的形式如:自由读、评读、合作读、引读、范读、齐读等,通过充分的读书实践,以读悟情,以读传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一提的是,本课例整体上体现了一种去雕琢,去粉饰,亲切自如,返朴归真,简约实用的教学风格,而从中折射出的是教师对学生深切真诚的爱,这则是更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上一页  [1] [2] [3] 

TAG: 教学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