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认为校本培训就是立足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的需要,由学校组织对本校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合理的利用,并有计划地对在岗教师超于本职、本岗的全面培训。实施教师分层发展行动计划,使每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造就一支素质过硬、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打造一支有实力、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是我们永不止息的追求。
一、主题明确,制度保障
校本培训就应该以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为基础,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把教学岗位作为培训主阵地,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落足点。我校校本培训的主题是“教师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旨在通过校本培训来解决学校和教师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教师文化,稳步推进素质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价值理念是:培训就是福利,学习就是享受,有实力才会有魅力,有作为才会有地位。
我们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特色,从教师队伍实际出发,成立了校长作为校本培训主持人的领导小组,教科室负责具体工作。首先从构建制度入手。01年制定了《2001~2010年师资建设纲要》《瑞安十中教师系列进修若干规定》,03年制定了《瑞安十中校本培训工作方案》,04年制定了《瑞安十中校本培训学分登记办法》,05年出台了《瑞安十中校本培训奖励工资方案》,06年出台《瑞安十中校本培训实施细则》《瑞安十中优秀教育奖》《瑞安十中教职工工作质量评估修正案》。建立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用制度去引领教师的工作方向,用文化去塑造我们共同的价值观,达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其次,强化载体建设。校本培训提供了我们重新审视教研组建设的视角,提供我们重新认识或定位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学、教师成长中的充分作用。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实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我们认为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每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抓手。学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教研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研组应该帮助教师明确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并通过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在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工作水平的基础上,为每位教师提供切实有效地帮助。教研组工作应围绕着课堂教学做文章,教研组建设应该要做实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案例研究等环节。因此我们主张:以需要(教师、学生、学校)为出发点,确立教研组建设目标,以制度为保障,做实过程为工作抓手,以发展(促进每位教师、学生、学校)为最终目标,进行教研组现实重建,最后达到重建理念,明确方向、开阔视野、激发动力、自觉提升的目的。为使这项工作能落到实处,我们为此修订了《瑞安十中教研组工作评估细则》,用制度强化我们的主张。
二、构建平台,提供机会
学校要积极形成一种培养人的文化,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发展舞台,创造培训提升的机会,在学校里形成以培训为特色的发展激励模式。
本着“立足于校本,成才于岗位”的校本培训思路,我们拓宽多种途径,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每学年都要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高考会考复习周、新教师汇报课、有潜力教师研讨课、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各类技能竞赛选拔活动、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建立与学期效益奖相挂钩的听课制度等,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据统计,近年来我校每年开出校级公开课均达上百节,为一线教师钻研课堂教学、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创造了条件,促进教师的成长。同时,我们认为校本培训最现实有效的层次,就是让有条件的青年教师挑起高三教学的重担,并在过程中加以关注、指导。目前我校92位专任教师中只有8位未带过高三,整体相对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校近年来取得稳定的教学成绩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做好专家引领工作,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先后有温州市数学名师刘剑永、温州市物理教研员邵晓明、温州市生物特级教师教研员张庆勉、瑞安教研室副主任白洪松、温州市教育局研究院副院长郑平等,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关理论与实践,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我们重视校际交流,多创造走出去的条件,鼓励教师努力提高知名度。先后有28位教师与市九中、玉海中学开展新老教师教学结对与交流工作,参加温州市省重点中学十校联合体的各类教研活动(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我校有13位名师培养对象被教育局列为讲师团成员到山区扶贫。近两年来有8位教师在瑞安市、温州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知名度。
三、途径多样,体现分层
我校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重在实效,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制订并实施了教师分层发展的行动计划,对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著名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促进每个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新教师(教龄0~3年)实施“基础工程”,要参加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班主任工作、专业技能、课堂教学常规五个方面的培训。目标是能站稳讲台,培养成为合格教师。具体措施与要求:
1、制定个人3年专业发展行动计划,每学期有一次针对性的全面小结。
2、参加学校等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不迟到、不早退,要认真做好笔记。开展读书自学业务进修,并作好摘录或笔记。
3、参加学校等教育行政组织的学科知识考核。
4、参加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
5、参加市级各种技能竞赛。
6、教学常规工作要踏实、力求积累。备课采用详案,并有课后反思(要求手写)。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作业要规范、要严格,题目要精选,份量要适当,批改要认真,重视学困生的辅导。
7、学科教学成绩应接近年段学科总平均分。
8、参加以老带新教学结对活动,完成有关工作项目;每周至少听2节有经验教师的随堂课。一个学期要进行2次公开课。
9、继续教育学分每学期要达到24学分。
10、每学期拟1份试卷、写1份试卷分析报告;每个学期撰写2个教学案例。
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实施“提升工程”,通过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形式,给青年教师以成长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目标是在教学中堪担重任,培养成为骨干教师。具体措施与要求:
除要完成新教师有关的措施、要求之外,还要:
1、参加市级各种技能竞赛、优质课评比,参加县市教坛新秀评比。
2、学科教学成绩应高于年段学科总平均分。
3、指导1个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参加学科竞赛或其他比赛能获奖(集体项目要达到前三名)。
4、指导1位实习生,每学年拟1份试卷、写1份试卷分析报告;每学期承担1次校级(含)以上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汇报课)、积极撰写1篇有质量的论文(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手记)、上交1个有质量的课件制作或教学设计,参加1个课题研究,并能结题获奖。
5、每学期针对个人专业化发展有一个全面的总结,并能够给自己确定一个发展方向。
骨干教师(45周岁以下)实施“名师工程”,我们注重骨干教师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目标是在县市两级学科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培养成为著名教师。具体措施与要求: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研读1本教育教学名著,了解学科教研的部分方向,关注身边的教育现象。
2、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骨干教师把握好学科进展的脉搏,选准教育研究的切入口,进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学习和科研实践中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指导好一位新教师;每学期上好1节示范课,撰写1篇有质量的论文;进行一个有质量、有层次的课题研究,并能结题获奖。
3、每学年承担校级(含)以上1次专题研讨(讲座),参加市“送教下乡”活动、市讲师团活动,参加县市级(名师)评比,县市两级骨干教师培训。
4、参加教育硕士学习,参加全国、省级有关教研会议或有关的业务竞赛,参加学校等教育行政组织的学科知识考核、学科教材教法考试a等和各种资格认定每学期继续教育要达到24个学分。
5、有出色的学科教学成绩和竞赛成绩。
6、能够设计编选符合本校学科或自己教学特点的训练题。
7、提倡走自我管理、自我促进(激励)的道路,能制订自我管理方案,激活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动力。为其聘请高层次的专家做导师,采取个别化培养,系统化地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著书立论,深入总结成型的教学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并且承担课题地研究,加速他们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的过程,尽快成为名师。
8、培育良好的目标、角色、责任意识,使自己具有独立精神、民主意识,具备充分的学养,又热爱自己的职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著名教师目标是培养成为县市省级名师、特级教师。具体措施与要求: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研读1本教育教学名著,了解学科教研方向,关注身边的教育现象。
2、组织专题研讨讲座,指导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撰写有质量的论文或专著,能在全国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
3、培养青年教师,组织提升学科组的建设,开发校本课程。
4、参加全国、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5、有出色的学科教学成绩和竞赛成绩(省、全国级)。
6、为人有涵养,为师有学养。有一定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批判精神,有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意识,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这些具体工作都与教师学期效益奖相挂钩,学校采取这些具体措施,一是激发内动力,二是关心帮助,三是适时加码,完善校本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重点突出,注重实效
校本培训工作难点:如何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已成为我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近几年来,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迅速,目前,我校专任教师92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6.3%,青年教师将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已成为我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因此,我校申报了温州市级课题《校本培训促使青年教师成长的实践和探索》,成立了课题组,以校长为课题组组长,校教科研领导小组成员和教研组长为指导师,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课题研究的成员,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常规中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的,以课题研究的形式,纳入课题研究系统,制订了详尽的课题研究方案;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师德培训、班主任工作知识讲座、新课程标准高考考纲学习、开出公开课观摩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案例研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大奖赛,逐渐成长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念、教学基本功扎实、善于学习的、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的教育教学骨干。并且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修订了《瑞安十中教师工作质量评估方案》,把教学成绩、教学过程、教育教学研究、同伴互助等项目纳入工作质量考核,直接与每学期的效益奖挂钩,用制度去引领教师的工作方向。
教学成绩的考核内容是:
1、语、数、英高考学科平均分(指所授课班级总平均分,以下同此)x≥y+5;文综、理综高考学科平均分(指所授课班级总平均分,以下同此)x≥y+10(y为当年本学科高考省平均分,x为授课教师本年度高考学科平均分,以下同此)。
2、会考学科合格率(指所授课班级的平均合格率,以下同此)达98%和a率(指所授课班级总平均a率,以下同此)≥1.8p(p为瑞安市平均a率)。
3、联考,年段学科成绩位列参加联考学校前两名;授课班级学科总平均分超过本学科年段平均分者。年段学科成绩位列参加联考学校第三(含)以下;同“自拟卷考试”标准。
4、自拟卷考试,授课班级总平均分超过本学科年段平均分,并位列年段一、二名。
教学过程的考核内容是:
1、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达到师生互动,学有所得,教有所悟。
2、备课规范有新意,教案数足;授课科学,有良好的方法;课堂气氛良好,教学效果好,师生关系和谐。作业精而适量,批改认真及时,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效益好。
3、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并及时上交;继续教育学分要达24个学分;编制期中、期末各一份试卷或撰写一份试卷评析报告(学生学科学习状况分析报告,要有800字以上);能指导一个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或其他比赛(含研究性学习)并获奖(集体项目要达到前三名);学科教材教法考试a等;教学常规检查合格;至少获得一次校级(含)以上表彰或荣誉。
教育教学研究的考核内容是:
1、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转换观念,刻苦研究业务、学习新知识,钻研大纲、教材,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开展研究性教学,并有一定的成绩。
2、积极进行学法、教法探索;申报研究课题,并从事研究活动;承担1次校级(含)以上公开课(含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汇报课),撰写1篇著作论文(含案例、教学反思、说案、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教学手记)获奖或发表、交流,参加1个课题研究,开发1门校本课程。
同伴互助的考核内容是:
1、尊重同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有良好的继续教育意识,气氛浓厚,促进专业化成长。
2、积极开展同伴互助活动,能承担校级(含)以上1次新老结对活动;指导1位实习生;承担校级(含)以上1次讲座活动(专题研讨);参加1次“送教下乡”活动;完成学期听课任务(10节),并有完整记录;自学10万字教育教学论著(3000字以上读书摘记)。
大家都清楚,教育评价具有教育导向作用,评价教师的标准往往就是教师的努力方向。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努力克服以往评价中的静止性,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承认教师发展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从差异中分析发掘适合每位教师发展的方向,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个性潜能,尤其是根据校本培训的分层发展使骨干教师增强他们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鼓励创新,对一般教师要肯定他们的成绩,认同他们的辛勤劳动,找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是这发展性的评价标准,使全校每一位教师都得到了提高。
近年来,教师业务进修支出在我校教育教学经费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累计60余万元。通过校本培训和全体十中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从1999年至2005年,学校连续7年荣获温州市重点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或第一名。目前,我校参加温州市级、瑞安市级名师培训对象有24人,温州市、瑞安市级教坛新秀8位,研究生课程班已结业的有28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有4人。近三年,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发表的论文达38篇,温州市级以上获奖论文43篇,瑞安市级获奖论文64篇,教师自做的课件有22个获市级奖励。省重点中学创建督导评估组对我校的师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比较高。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校本培训的工作,奋然前行,促使教师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