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高二语文课后练习《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练习答案

《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练习答案

11-01 12:35:42 | 浏览次数: 505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高二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练习答案,

 

  下面是由www.manfen6.com小编分享的《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练习答案,答案仅供参考。

  1.下列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 阜盛(bù) 嫡亲(dí) 贬谪(zhé)

  B.内帏(wéi) 盥手(ɡuàn) 洋绉(zhòu) 胡诌(zhōu)

  C.惫懒(bèi) 瞋视(chēn) 宫绦(tiāo) 洗涤(dí)

  D.两靥(yè) 纨绔(kuà) 颦蹙(pín) 濒临(bīn)

  答案:B

  解析:A阜(fù);C绦(tāo);D绔(kù)。

  2.下面句子画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B.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

  C.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偏就去世了。

  D.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答案:B

  解析: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可怜:(古)可惜;(今)多指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风骚:(古)姿容俏丽;(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3.从修辞的角度看,对下列语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②鼻腻鹅脂 ③似蹙非蹙罥烟眉 ④座上珠玑昭日月 ⑤堂前黼黻焕烟霞 ⑥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⑦寄言纨衤夸与膏粱 ⑧“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A.①⑥/②④/③⑤/⑦⑧ B.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②⑤/④⑦/⑥⑧

  答案:B

  解析:对偶/比喻/夸张/借代

  巩固提高

  想一想,设问题

  4.下面是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几段评语,评语与原文搭配一致的一项是( )

  ①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②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③声势如现纸上。

  ④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跃纸上,此等非仙助非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

  a.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b.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c.(黛玉)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A.①d②b③a④c B.①d②c③a④b

  C.①b②a③d④c D.①c③a③d④b

  答案:B

  解析:王熙凤出场时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所以④中“第一笔”对应b,排除AC,②“写形追象”技艺高明指王熙凤的肖像插写,即C。

  5.贾府是《红楼梦》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课文用不少笔墨描写这个环境,揭示贾府的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特殊的社会地位。下列环境的描写,不体现这一点的一项是( )

  A.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B.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C.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D.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答案:C

  解析:只突出富贵与别家不同,没有揭示来源和地位。

  6.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②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A.听了贾母话后,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

  D.反映了黛玉“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答案:C

  解析:该项分析没有说出“矛盾”。

  拓展应用

  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7—10题。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七八岁的贾宝玉以他的通灵说出这般新异,这般骇俗惊世的奇谈怪论。

  这话是贾宝玉说的,也是曹雪芹说的,这句乳臭未干的孩子话,道出了一整部《红楼梦》思想与审美旨趣的根本奥秘。一部《红楼梦》,写的正是男子与女儿,泥做的骨肉与水做的骨肉,浊臭与清爽,贾府与大观园的对立,在这对立中表达了曹雪芹对人的认识。一个七八岁孩子的生活圈子走不出他的家庭,宝玉所能见到的男人必然是他的父辈兄弟,他感觉到“浊臭逼人”的“泥做的骨肉”当然也就只能是他的父辈兄弟。确实,贾宝玉身边的男子虽然有老有少,性格上也并非简单划一,但却共同构成了无灵魂、无精神、无生气、无诗情的腐朽的一群。然而,另外一方面,这“浊臭逼人”的男人又不仅仅是贾府的特别产品。“家国同构”,贾府实际上就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源远流长”,贾府同时又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宗法文明几千年历程的成果和结晶。在这个意义上,“浊臭逼人”的“泥做的骨肉”乃是封建文明社会历史文化的必然产品。

  正如贾宝玉生活在贾府一般,曹雪芹生活在“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康雍时代,生活在一个一度有过“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的封建家庭。他切肤地感受着时代沉沉的暮气,呼吸而领会者,惟有弥漫的男子们的浊臭逼人,这是一个窒息人的时代,这是一批非人的人。

  就在这个绝望被发现时,在这“大无可如何之日”,曹雪芹把眼光转向了社会所压抑、所覆盖、所忽视的另外一群,惊异地发现:大观园里活跃着生命的精灵;纯粹的生命、生命的意义就在大观园里。“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第一回)雪芹以为,作为社会主体的男子固然沉沦迷失太久,罪孽深重,浊臭逼人,不值一提,使其泯灭可也。然而,如果因须眉中的非人,而忽略了“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因为异化生命的无意义,而看不到纯粹生命的意义,甚至终日愁闷,灰眼看世,岂不悲哉?因此,他决定敷演出这段好的故事,生命的故事,从而使“闺阁昭传”,“悦世之目,破人愁闷”(第一回)。这样就有了以“金陵十二钗”为核心的《红楼梦》,有了大观园里的女儿国,有了一园青春、活跳、诗意的生命。

  7.为什么说贾宝玉抑男扬女的话是“骇俗惊世的奇谈怪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第二段所说的“贾府与大观园的对立”的含义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男子与女儿的对立。 B.腐朽与生气的对立。

  C.往昔与未来的对立。 D.非人与真人的对立。

  9.指出第三段中所说的“这是一个窒息人的时代”,“这是一批非人的人”是什么时代?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说法中未能准确表达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贾宝玉对女儿的明显偏爱是由于女儿们使他清爽,正如他说“我见了女

  儿,我便清爽”。

  B.贾府的男人们虽然从整体上看是腐朽的一群,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具有足以相区别的性格特征。

  C.源远流长的封建宗法文明集数千年之力构造了它的典范的产物——以男权为中心统治秩序的贾府。

  D.脱胎于曾经有过骄奢淫逸生活的封建家庭,曹雪芹对不断扩散着死尸般腐臭的封建社会有着切身感受。

  7.答案:贾宝玉对贾府男人们的否定,实质上是对这个家庭统治秩序的否定,而贾府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是漫长封建历史的产物,所以对贾府的否定也就意味着向整个封建制度的挑战。因此,这种叛逆者的宣言在当时一定会“惊世骇俗”,被视作“奇谈怪论”。

  8.答案:C

  解析:文中无此信息点。

  9.答案:时代是指:没落的封建时代。人是指:封建文明社会历史文化的必然产物的人。

  10.答案:A

  解析:(提示)注意从整体上理解分析。

  以上就是www.manfen6.com小编分享的《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练习答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www.manfen6.com。

TAG: 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