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参考资料: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参考资料:第五单元

11-01 11:08:11 | 浏览次数: 621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二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参考资料:第五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1.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句回答。
提示: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为师严厉,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未尝稍降辞色”等。
2.作者写了自己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提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3.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提示:“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成学,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4.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文章还运用对比揭示出道理,用切身经历使人感到亲切真诚。
【资料平台】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覃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注】随园主人:袁枚自称。 授:给予。 《七略》:汉代刘歆所著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 四库:宫廷收藏的书。 汁牛塞屋:形容书很多。 无论:不用说。 然:这样。 假:借。 虑:担心。 惴惴焉:紧张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摩玩:观摩玩赏。 业:已经。 高束:包裹起来闲放在一边。 庋藏:搁置不用。 庋:放东西的架子。 俟:等待。 云尔:句尾语气词。 致:获得。 形: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切:迫。 辄:就,便。 省记:记忆。 通籍:朝廷有了名籍,指开始做官。 落落:连续不断的样子。覃:一种咬衣服、书籍的蛀虫。 类:类似。 公书:让书供别人公用。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这是一首赠诗,谁赠送给什么人?在怎样的场合下赠送的?你能想象并复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提示:初步感悟诗歌内容。
2.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提示:本意是在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充满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
3.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提示:抒情诗、赠答诗
《赤壁》
1.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是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过零丁洋》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提示: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提示: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提示:一是两个地名,二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明作者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提示: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
《水调歌头》
1.上、下片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提示:上片叙述了作者的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下片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2.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上片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下片表现出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提示:三层:前三句写潼关雄伟气势;中间四句写作者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作者的历史感慨。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对灾难频繁,百姓受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为着一己私利挑起兵祸的极大愤慨。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点击查看: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和教案汇总(人教版)

编辑推荐

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课文翻译汇总

2010-2011学年度各地各科目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

小编寄语:欢迎来www.manfen6.com,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上一页  [1] [2] 

TAG: 年级语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