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 生字词
阌乡( ) 潢川( ) 鄂豫皖(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 襄阳( )
逃窜( )
.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
地点:
时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3. 划分层次,了解结构: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合作探究】
4、 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5、 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
6、 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
7、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中的比喻?
【精读精练】
(一)、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8.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
9.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10.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主题阅读】
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国际知名科学家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来京参加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的斯蒂芬·霍金教授等国际知名科学家。
江泽民首先向霍金及在座的国际知名科学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江泽民高度称赞霍金倾毕生精力,为科学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同时强调:中国政府十分尊重科学家独特的敏感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开展探索性的科学研究;科学规律的发现将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江泽民祝“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取得成功。
霍金说,非常高兴在1985年访华后再次来到中国,中国在过去17年取得的巨大进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保持和发展重视基础科学的传统,因为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要靠基础科学。他表示相信,再过50年,中国有望成为领导世界科学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等会见时在座。
参加国际弦理论会议和将于明天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外国专家丘成桐、爱德华·威滕、大卫·格罗斯和安德鲁·斯特罗明格等也参加了会见。
11.新闻结构:
导语:
主体:
12.读了这段新闻之后,你觉得中国政府对科技持什么态度?
13.针对科技发展,外国科学家提出了什么宝贵意见?
【能力提升】
14.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15.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教(学)后记】
Section targeting
参考答案
第一课
一、1、kuì jiān dū wú qiān dì zhì sài
2.B 3、D
4、比喻;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二、
5.消息 西路军渡江的情况
6. ”一方面……” “另一方面……” 突出我军所遇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 7.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B、D
8.泄气 厌战
9.B、C、D
10、毛主席的批语用了比喻的修辞,先规距的学习模仿别人的楷书,才能自由的写好草书。很显然赞成A派意见。
11、(1)美国对中国作出让步。(2)华盛顿对北京施加压力。北京对华盛顿的压力采取坚定的立场。对于北京的坚定立场美国作出惊人的让步。
三、(一)12、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防线” “同日同时”指的是“21日下午五时”
14、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15、“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16、我东路军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 17、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
18、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二)、19、引题
20、引题:英雄救人不留名
标题:受奖反遭人妒嫉
导语:第一段
主体:2-3段
21、引题及标题就是主要内容。
二、
1、略
2、人物:中原我军
地点:南阳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百万兵力集中于徐州、汉口。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及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南阳蒋军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歼灭敌人、南阳守敌。结果敌军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军解放。
3、第一层,即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胜利,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用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国民党军队
全军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回顾一年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表述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4、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5、
明确:作者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争战,目的是证明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蒋军走上节节败退,我军走上节节胜利的道路。
6、明确: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二是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三是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7、明确: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人民解放军在江淮河地区不仅壮大了队伍、巩固了根据地,而且深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人民中间深得民心。
(二)
8、C 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