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8、《短文两篇》 学案
巴金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3、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4、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旸谷( ) 一撮灰( ) 皓月( ) 妲娥()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 露台: 旸谷:
二、合作研讨
⑴ 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⑵ 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⑶ 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⑷ 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⑸ 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⑹ “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⑺ 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⑻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短文两篇》优化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掌握下列字形并给加粗字注音:
旸谷__________ 姮娥__________ 皓月__________ 浸__________
2、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开联想,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
4、模仿画线部分内容造句。
我应当怎样歌颂我的家乡呢?
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用一首长诗,赞美她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气象。
仿写:假如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5、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如何理解《日》中“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带给作者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这种意境,让你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月》的结尾,作者引用了“姮娥奔月”的传说,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日》和《月》的创作仅一天之隔,而且两篇内容有一致之处: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联系两篇,说说你对主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延伸: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
例: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和胜利。
绿色──_____________;白色──________;红色──____________;白鸽──____________;玫瑰──____________;大地──____________;风帆──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参考答案
一、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旸谷(yáng) 一撮灰(cuō) 皓月(hào) 妲娥(é)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yáng,日出。
二、合作研讨
⑴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⑵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⑶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⑷ 《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轰轰烈烈的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⑸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
⑹ 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⑺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⑻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短文两篇》优化测控
1、yáng héng hào jìn
2、答案举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3、果实推开秋天的门,瑞雪推开冬天的门。
4、参考答案: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用一幅画卷,描绘她神奇秀丽、雄伟壮观的景色。(答案假设身份与后句表达内容相符即可)
5、此文作于1942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寇蹂躏,光明被黑暗所代替。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这儿的“飞蛾”,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象征着追求光明勇于献身的美好人格。赞美“飞蛾”即是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6、参考答案:生命固然可贵,但与其苟且活在这“黑暗的寒冷世界”,不如顽强斗争,追求光明与希望。即使为此牺牲,也再所不惜。表达出作者赞美抗争精神,执著追求光明,“虽九死犹不悔”的爱国情怀。
7、月亮带给作者的最大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月光冷得很”等等。这种意境让人想起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苏轼的“高处不胜寒”;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句。
8、姮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姮娥为了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
9、其实两篇都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盼望光明的到来。
......
点击下载查看完整资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学案
点击查看: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和教案汇总(人教版)
编辑推荐
八年级语文全册文言课文翻译汇总
2010-2011学年度各地各科目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
小编寄语:欢迎来www.manfen6.com,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