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明确:1、(1)tún(2)zhě(3)xī(4)jié(5)sù(6)hài
2、(1)遗体、遗骨 (2)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3)灾难、灾祸 (4)细致精密 (5)比喻事物多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也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
3、(1)举例子;(2)打比方;(3)列数字。
4、恐龙化石无处不有
5、不能。因为南极地区非常寒冷,而恐龙不适应寒冷的气候。恐龙的生活环境需要的温度是32度左右。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6、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这些大陆经过不断地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大陆的样子。这些大陆在分离时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所以今天在地球的各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
7、板快构造理论
8、通过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来证明“板快构造”理论
9、比较《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两文
说明对象 :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即“板快构造”理论 恐龙的灭绝
说明角度: 通过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来证明“板快构造”理论 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证明恐龙的灭绝
说明顺序(写作思路): 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有→恐龙不会迁移→大陆在漂移(“板快构造”理论) 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的性质→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10、màn,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hé,地球的中心部分。tuì,发生质变。
11、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之所以选用铁来进行实验,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熔铁。
12、“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
13、在本文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的现象。
14、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
15、D
16、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
17、说明黄河流域漫长。(或说明“流域广大”、“气势雄伟”均可)
18、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19、“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不能省略。因为“相传”表示所述内容来源于传说,不是确实有据;“之一”表示还有别的发源地,黄河流域不是唯一的。
2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
22、因为“华”族聚居于被认为是四方之中的中原,故称“中华”。
23、灾害;危害、灾难。
24、(l)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为人们大面积观测;(2)计算机的应用为快速综合分析资料
25、举例子;列数字;地震前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
26、(1)人造地球卫星监测红外异常和地理位置的移动;(2)无线电波探测仪接收超低频无线电波 。 27、地震前出现在震区的异常情况。
28、B
......
点击下载该学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学案
编辑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
2008--2010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总
各地中考各科目知识点专题训练汇总
小编寄语:欢迎来www.manfen6.com,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