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

11-01 11:53:31 | 浏览次数: 122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二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
③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上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 1984年 3月19日中亚帕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在移动。如 1989年 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
到震前2-3天,位格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匣来。此外, 1989年 10月 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23、根据第①段文字的意思,将“危害、灾难、灾害”三个同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地震是自然_____中对人类____最大的____之一
24、第②段文字中画线部分是一个长句,请改成意思与原句__相同的两个短句。
(1)_提供了有利条件; (2)_提供了有利条件;
25、第③段文字中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和____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
26、文中“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有: (1)_______ (2)_______
27、从全文内容看,第④段中“先兆”的意思是________。
28、本文主要说明了( )
A.地震造成的巨大危害 B.预测地震的方法
C.预报地震的方法 D.预测地震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能力提升】
利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多地震;利用“大陆漂移学说”来解释澳大利亚为什么多古老动物?
【教学后记】

Section targeting

参考答案
明确:1、(1)tún(2)zhě(3)xī(4)jié(5)sù(6)hài
2、(1)遗体、遗骨 (2)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3)灾难、灾祸 (4)细致精密 (5)比喻事物多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也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
3、(1)举例子;(2)打比方;(3)列数字。
4、恐龙化石无处不有
5、不能。因为南极地区非常寒冷,而恐龙不适应寒冷的气候。恐龙的生活环境需要的温度是32度左右。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6、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这些大陆经过不断地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大陆的样子。这些大陆在分离时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所以今天在地球的各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
7、板快构造理论
8、通过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来证明“板快构造”理论
9、比较《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两文
说明对象 :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即“板快构造”理论 恐龙的灭绝
说明角度: 通过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来证明“板快构造”理论 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证明恐龙的灭绝
说明顺序(写作思路): 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有→恐龙不会迁移→大陆在漂移(“板快构造”理论) 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的性质→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10、màn,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hé,地球的中心部分。tuì,发生质变。
11、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之所以选用铁来进行实验,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熔铁。
12、“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
13、在本文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的现象。
14、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
15、D
16、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
17、说明黄河流域漫长。(或说明“流域广大”、“气势雄伟”均可)
18、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19、“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不能省略。因为“相传”表示所述内容来源于传说,不是确实有据;“之一”表示还有别的发源地,黄河流域不是唯一的。
2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
22、因为“华”族聚居于被认为是四方之中的中原,故称“中华”。
23、灾害;危害、灾难。
24、(l)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为人们大面积观测;(2)计算机的应用为快速综合分析资料
25、举例子;列数字;地震前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
26、(1)人造地球卫星监测红外异常和地理位置的移动;(2)无线电波探测仪接收超低频无线电波 。 27、地震前出现在震区的异常情况。
28、B

......
点击下载该学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学案

编辑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

2008--2010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总

各地中考各科目知识点专题训练汇总

小编寄语:欢迎来www.manfen6.com,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上一页  [1] [2] 

TAG: 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