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4套)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4套)

11-01 11:51:25 | 浏览次数: 95818 次 | 栏目: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一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4套),
23.从全文看,为什么那些古老村庄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全文看,第三段最后提到的“村庄的本质”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认为郭洞村与“桃花源”相比,有哪些相同与不同?”(4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联系全文看,本文用“古村的雨”为题,又用“古村微雨图”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对本文的正确赏析有()(2分)
A.作者深知古村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又深为古村的封闭保守而痛惜,也对外来
的“文化”观赏者表示了强烈的反感。
B.郭洞村周围有繁茂的树木,作者对其描写虽然笔墨不多,却表现出了古村的某
种审美韵味,渲染了古老的氛围,又暗示了希望的生机。
c.郭洞村的居民很有艺术特色,但作者却不喜欢那些精致典雅的制作,认为它破
坏了古村朴素的本色,掩饰保守的内心。
D.结尾处作者用淡淡的笔墨勾勒了一幅古村微雨图,以雨中石子路上呱嗒呱嗒
的蹄声反衬了古村春晨的宁静。
E.作者写“蓑衣”而不是雨衣,“老农”而不是小伙儿,q睢一的耕牛”而不是一群牛——寥寥几笔,写出了古村悠悠的意韵。
四、作文(40分)
题目:快乐的春节
要求:选择春节中使人高兴的事,写篇500~600字的记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一、1B2B3D4D5D6B7C8D9A10D11D
12.亲爱的同学和我最好的朋友们,非常感谢你们对我深深的生日祝福,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多
多指教和帮助,也祝愿大家快乐,谢谢!二、13.①约好②不再等候就去了③拉④回头看
14.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15.……中。……至,……信.._…•父,……礼。
16.言而无信却又无礼的人,自己失信,却怪罪别人,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
17.是一个聪明懂道理的孩子,品格正直不阿。三、18.博大,深邃。
19.“圣灵般的完美”指:是来自安琪儿围就的圣殿中的声音(“一种慈爱的关照”或“温暖心灵的阳光”)。有一种“疏远感”的原因是:这绝不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而是一种慈爱的关照,是温暖心灵的阳光。(或:因为只能被她所降伏、感召,对它虔诚地膜拜。)
20.白居易、苏东坡使西湖多了一层文化积淀;西湖则慷慨地赋予他们艺术灵性。
21.段意:作者建议你(读者)亲自到西湖用自己眼去观赏西湖,原因在于西湖的美是无法靠别人的描述获得西湖全面的感受,再多的人描绘也不能穷尽她的美的全部。
22.A、c(A项歪曲原意,c项强调的是“我知道以人类的胸怀,终究是无以包容西湖的深邃与博大的”)
23.它已失去了活力,只是过去村庄的空壳。
24.“紧闭的生活理想”(或“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幽闭”)
25.相同点: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同点:①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苍道便空虚而冷寂,不能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②郭洞村自愿做一件古旧的艺术品,博得一种叫做“文化”的评价和青睐,“桃花源’,没有。
26.(“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微雨中,古村的本色令作者感动)表达了对古村变化的委婉批评,对古村原本风貌的喜爱。
27.D、EA错在“深为古村的封闭保守而痛惜”,作者痛惜的是村民的开放使古村原本的风貌不存;B没有“暗示希望的生机”之意;c“认为它破坏了古村朴素的本色,文章中没有这个意思。


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一、积累运用。(27分)
(一)积累。(12分)
⒈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下面。(2分)
2月15日一天内,吉林、浙江两省接连发生特大火灾,吞shì了93人宝贵的生命,用血的代价给人们留下了警shì:生命无价,责任如山,社会公共安全不可xièdài。
⒉默写。(10分)(任选5个默写)
⑴《西江月》中诗人陶醉在丰收在望的喜悦中的句子是:
,。
⑵《秋词》中表现诗人与其他人对秋感觉不同的句子是:
,。
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中,作者抒情的诗句是:
,。
⑷《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表现春天特有景致的诗句是:
,。
⑸《迢迢牵牛星》中表现出牛郎织女悲惨命运的诗句是:
,。
⑹《西江月》里有一句与下面这句诗“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相近,请你写出来:,。
⑻《论语》中辩证说明思与学关系的句子是:
,。
(二)运用。(9分)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⒊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各一句)(4分)
⑴有关于春的诗句有:
⑵有关于夏的诗句有:
⑶有关于秋的诗句有:
⑷有关于冬的诗句有:
⒋下面是某个文章的一片段,请你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对错处加以修改。(5分)
⑴换用号:⑵增补号:⑶删除号:⑷复原号:⑸调位号:⑹留空号:
深圳南方公司,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为了俱集人才,促进企业发展,今天招聘大
学毕业生时,力求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
为主的弊端,对应聘者着重考核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而是不再问毕业的学校。他们认为,
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如果仅凭是否名牌大学毕业来决
定录用的话,必将很难广纳人才促进发展。
(三)探究。(6分)
⒌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和探究的结果。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饿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在某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出过事。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6~12题。(20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⒍请给选文加上一个小标题:(2分)
⒎本语段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来描写春花的,请你找出一个例句,并加以具体赏析。(3分)
⒏文中除了实写外,还有虚写部分,请找出来,谈谈你对这种写法的看法。(4分)
⒐文中第一句“桃树、杏树、梨树”三种树的位置能交换吗?为什么呢?(3分)
⒑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描写春花的诗句来。(课内的除外)(2分)
⒒语段中有你喜欢的句子吗?请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3分)
⒓一位学生问老师,文中为何只写桃花、杏花、梨花,怎么不写写“荷花或者菊花”呢?假如你是这个老师,你怎么样来回答呢?(3分)
(二)阅读《梦想的凳子》,完成13~16题。(13分)
都快8岁了,他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算的一塌糊涂。父亲把墙根下玩石头的他拽起来,给了他一个书包说:“上学去吧。”
父母一天到晚想着他能有一个正经营生。有一年秋天,他蘸着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围墙上,画了一个四角的亭子,几棵高树,还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邻居说:“这孩子画得不赖,将来当个画像吧。”他以为,他将来能当走村串户的画匠了,就有意无意地留心看画匠干活。那年,有一个人给他大舅家墙围子,也画了一处山水,还题了“桂林山水贾天下”的字,他明知道那个“贾”字错了,但没敢讲出来。
就在他还不能确定是否能当画匠的时候,父母又发现了他的另一处“长处”。有一次他和隔壁春四家的小子,剪下许多猫猫狗狗的纸样,拿着手电钻进鸡窝里“放电影”。在浪费了好几节电池之后,父亲去公社找放映队的人,看能不能给他找下一个营生,哪怕打打杂,抱抱片子什么的都可以。后来公社倒是给了他们村一个名额,不过,不是给了他,而是村支书的儿子。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眼看当画匠无望,又当不成放电影的,父母盘算着该让他回家种地了,并预谋着要为他订下邻村的一个女孩。就在这时候,他竟然稀里糊涂地考上了县里的高中。父亲一下子发了愁。上吧,非但会误了田地的活,而且还会误了邻村的女孩,更要紧的是,村里边从来没有谁考上过大学,于是坚信自己家的祖坟也不会有这根草,父亲说,别上了。母亲见支支吾吾的,说:“上吧,走一步算一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