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练习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02-21 17:25:06 | 浏览次数: 56318 次 | 栏目: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一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②不知道为什么,小女孩从一开始就没有打开过小盒子,越到后来越不想打开它。“这是妈妈留给我的最特别的礼物!”她感到这已经足够了,有这样一件小东西陪伴着自己,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打开盒子看里面是什么。妈妈叮嘱小女孩要像保护自己一样保护它,她相信自己办得到。

  ③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钎子,去叮叮当当地凿一块大石头,想凿出一个安放小盒子的空洞。不过,她的力气不够大,凿得大石头火星四溅,进展却很缓慢。小女孩在妈妈走后,第一次委屈地哭了,哭得那么伤心。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的眼泪滴到小盒子上,清风一吹,变成了蜡。蜡一层层地将妈妈的礼物包裹起来,最后变成一枚夜明珠似的东西。这一下,小女孩破涕为笑了。可是,另一件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她家的一只大母鹅突然跑过来,一口将这枚“夜明珠”吞进肚子里。小女孩惊呆了,却不能狠狠地揍大母鹅一顿,逼迫它交出她的宝贝礼物。因为这是她家唯一的一只鹅,家里的盐、米和油,包括她用的书籍、纸张都是大母鹅下的蛋换来的。既然什么也不能做,小女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母鹅,更加伤心地哭起来。今天怎么这么倒霉啊?她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④正在哭着,又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只大母鹅就在小女孩附近的干草堆上产下了一枚鹅蛋,稍微有些奇怪的鹅蛋,一是它接近圆形,二是它泛着红光。大母鹅下蛋以后,嘎嘎地叫了两声,又过来用大扁嘴巴衔小女孩的裤脚。当小女孩捧起这枚鹅蛋,觉得它有些沉重。对着阳光仔细一看,里面竟躺着那枚夜明珠似的盒子!妈妈的礼物失而复得,她第二次破涕为笑,兴奋地抱起大母鹅,亲了又亲。礼物外边的蛋壳跟石头一样结实,但却是透光的,不仔细看,别人还认为是个蛋形玩具。这样的玩具也太多太普通了,谁会想着要打开它呢?就这样,妈妈送给小女孩的特别礼物,一直安然无恙地呆在她的身旁。

  ⑤孤单的时候,生病的时候,饥饿的时候,受伤的时候……她都会想起这件小礼物,都会握着这枚泛着红光的“大鹅蛋”看了又看,吻了又吻。每次见到它,她都觉得是妈妈送的新礼物,她喜欢得不得了的新礼物——它果然可以送了一次又一次,虽然在外人看来,它仅仅只有“一个”,只能送上一次。

  ⑥有一年,小女孩穷得吃不饱饭,想卖掉妈妈的礼物,它也许是一块金子,或是一颗钻石呢?幸好小女孩没有打开它!当想到自己可能还拥有一块金子甚至一颗钻石时,小女孩就有了勇气和力量。第二年,小女孩真的拥有了一块金子;第三年,小女孩就拥有了一颗钻石。后来,小女孩长成大女孩,大女孩又长成一个妈妈。别人都说她长得很像很像她的妈妈,她的女儿也很像很像她。

  ⑦小女孩曾经问过大母鹅,你知道妈妈的礼物是什么吗?它不说话,就那么凝视着她。突然,从它的嘴里掉下来一枚玻璃球。小女孩非常高兴,她认为这是最好的答案。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5.文章以“妈妈的礼物”为题目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是一篇童话,围绕妈妈的礼物,发生了哪三件曲折离奇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第⑤⑥段内容,说说妈妈的礼物具有怎样的神奇魔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女孩为什么认为妈妈的礼物是玻璃球是最好的答案?文章直到结尾也没有明确交代礼物的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塞翁失马》,完成19—22题。(1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9.《塞翁失马》选自 ,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 。(2分)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 )

  21.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分)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分)

  22. 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2分)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22.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二)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23、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

  2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25.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2分)

  四、作文。(50分)

  街头的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 语文

  (全卷主观题答案,意思对即可)

  一、

  1.C(2分)

  2.B(2分)

  3 D(A句式杂糅,浩瀚夜空遥远的角落,挂着一颗蓝蓝的星球。或浩瀚夜空遥远的角落,一颗蓝蓝的星球缓缓地转动。B、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我看过他写的一些东西和画的画。C、语序混乱。我要今天格外说说合同。今天我要格外说说合同。)

  4.C(2分)

  5.(1)B A (2分)

  (2)把“千方百计地”放在“使”的前面或者去掉。(2分)

  (可以在原句上改,也可以把修改意见写在横线上,还可以把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在横线上。)

  6.(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人不知而不愠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一空1分,共8分,若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现象,该空不得分)

  7.(1)示例:①话说“春游”演讲比赛

  ②办“走进四季,感受自然”手抄报

  ③“冬季摄影”作品展等。(与四季有关的活动均可,1分)

  (2)示例:①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分)

  (3)示例:不知不觉中,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小溪开始欢唱,花儿竞相开放,鸟儿呼朋引伴,大地上一派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景象 。(修辞1分,描写2分,共3分)

  8、甲型H1N1流感与高致病性禽流感和SARS流感病比较,死亡率是最低的。

  二、参考答案:

  1.时间 2.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3.示例:“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4.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的欣喜之情。 5.示例:对生命(昆虫、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严谨、细致、持之以恒

  15.①全文的线索 ②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一点1分,共2分)

  16.①妈妈的礼物成了夜明珠似的东西。

  ②妈妈的礼物被大母鹅吞进了肚子里。

  ③妈妈的礼物被石头一样坚硬的蛋壳保护起来了。

  (注意原文中三次出现的“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点1分,共3分)

  17.①可以送了一次又一次。②它给了小女孩无穷的勇气和力量。③小女孩依靠它战胜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答出一点给1分,任答两点即可,共2分)

  18.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什么或是否贵重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母爱,小女孩从中得到了精神力量。(或 小女孩感到妈妈的礼物是什么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有母爱在,就能给自己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2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语文  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