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三年级语文课后练习《小摄影师》教学杂谈

《小摄影师》教学杂谈

11-01 11:48:31 | 浏览次数: 56318 次 | 栏目:三年级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三年级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小摄影师》教学杂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郭村中心小学 张中秋】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说”〗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从教学时间上看,阅读课占语文课时的60%~80%。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对提高说的质量、写的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在答问时练说:

    在教学中,学生答问是一种最常见的练说形式,利用答问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语病,即训练学生句子说通顺,意思说明白,培养学生说的基本功。

  2、在讨论时练说:

    组织课堂讨论是由老师提出特定的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长期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3、在启发想象时练说:

    课文中的情节有时会有跳跃性,或简单,或省略;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完,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宽阔空间。教者充分利用这些“悬念”或“情节”,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进行说的训练。

    如《小摄影师》中的小摄影师想给高尔基照相,因为把胶卷忘在家里,没有照成。高尔基希望小摄影师能够再来,小摄影师会再来吗?他是怎样为高尔基照相的?据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然后以《小摄影师又回来了》为题作文。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 王潇潇】

〖开题质疑,让文题成为“向导”〗

  开题时质疑,能够让文题带着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进而整体感知文本,初步领略文章梗概。

  《小摄影师》讲述的是一位少先队员和高尔基之间发生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富有情趣。揭示课题后,我首先请学生说说“摄影师”是什么,再让学生围绕课题主动质疑:为什么是小摄影师?小摄影师做了什么事?稍作停顿后,教师留白,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带着这些悬念进入自由初读,在广阔天地里去发现、去驰骋。因为疑问的存在,悬念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盎然。朗朗书声中,学生整体感知到小摄影师原来是一名少先队员,初步知道了这名少先队员在准备给高尔基拍照时,因没带胶卷而未能拍成。


〖结课“填白”,让阅读启迪思想、陶冶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摄影师》最后一段“来得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结课前,我适时“布白”,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小男孩回来吗?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小男孩拿了胶卷后会回来,而且会对高尔基先生说‘上次我耽误了您的时间,真不好意思,现在我已经把胶卷准备好了,您坐好我继续给您拍照吧’。”有一个同学说“小男孩不会回来了,那位摄影师就是小男孩委托来的,因为小男孩出事了。”等等这些“填白”话语,不仅让学生走进了文本,又走出了文本,进而使学生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 周雨明】

〖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也往往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时,可抓住时机,把问题抛给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热烈的争论中读懂课文。

  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文,高尔基在等小摄影师回来,小摄影师会不会再来呢?大家意见不一,有的同学认为会回来,有的同学则认为不会回来了。哪个意见更准确呢?引导学生仔细读者课文,然后展开争论,阐述理由。当然,这里争论的结果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争论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重庆市渝北区铜梁县土桥镇新桥小学 周安琴】

〖创新与小学语文教学·演〗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俄国教育家马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经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用语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然而,我们平时接触的课文又能对学生有多大的刺激呢?刺激又能维持多久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将有些故事情节较强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在学习时,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排课本剧,那样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浓厚了。他们会自觉地利用工具书去理解一些词句的意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内化语言。当无声的文字所塑造的人和物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眼前时,既增强了课文的艺术感染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过程。

  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我事先布置了预习作业,即自由组合把《小摄影师》的内容像演电视剧一样,表演出来,看谁表演得更形象,更精彩。实践表明,学生排得认真,演得精彩,兴致盎然。甚至,还有一个同学是包演了高尔基和小摄影师两个角色,看着他一会儿演童稚可爱的小男孩,一会儿演稳重、伟大的高尔基,我想,这不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吗?在语言课堂教学中渗进表演艺术,不但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应有的培养。  


〖创新与小学语文教学·想〗

  想,即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新形象。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教者,要善于挖掘教材,挖课文言而未尽之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中创新。这既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

  如在《小摄影师》的结尾处设问:“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来吗?为什么?如果来了,高尔基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让学生激起浓厚的兴趣,设身处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圆其说,使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

  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如,我们学了《小摄影师》一课之后,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意想象续写训练。教师在学生学了《小摄影师》后提问:“小摄影师在装好胶卷返回的途中想了些什么?”有的说:他在想怎样给高尔基道歉。有的学生说:他在想怎样对待高尔基的批评。有的学生说:高尔基很关心少年儿童,他还会批评小摄影师的。教师再提问:“小摄影”师是怎样再次见到高尔基的?他和高尔基说了些什么话?他最终是怎样完成摄影任务的?”让学生议论之后,再让学生回答。通过这种议论问答式,让学生所写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抽同学从头到尾叙述一次,然后教师总结,最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想象,以《摄影》为题写一篇短文。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是以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春美学区 苏桂花】

〖根据情节,合理构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准时机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要进行创造想象,应该教育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因为只有厚实的知识的积累,才是产生想象灵感的沃土。

  如《小摄影师》的结尾似乎不完整,留下了艺术的空白,给读者以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使不完整的情节明朗化,以收到知识上的融会贯通,感情上交流共鸣的效果。教师教完课文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构想。学生的想象很快地就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小男孩不会来了,因为高尔基很忙,不便去打忧他;有的说小男孩一定会来,因为他的任务没完成怎么向同学们交待;还有的说他来了,怎样选择角度给高尔基照一张最满意的相,回到班里又是怎么做,作了一番具体的想象描述。教师据此设计了“续写《小摄影师》”这样的创造性练习,要求合理想象,为课文补续尾声。

  这种根据故事情节,鼓励和引导学生合理构想,或补充省略的情节,或把简单的部分具体化、形象化等,这些都是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好办法。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可利用某一抽象的概念或哲理性的词汇,要求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看一幅画,要求学生写想象文,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结合童话、寓言的笔法进行拟人、比喻、夸张、借代等想象作文训练等等。这既能开拓学生思路,增强其形象思维能力,且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教学  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