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迷局
CPI
(
Consumer Price Index
),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作为一种价格指数,
CPI
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一方面,CPI
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数据,为一国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依据。由于CPI
所反映的价格水平和走势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因此,CPI
自然也成为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国际上通常以CPI
为主要指标来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在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普遍地、连续地、超过一定幅度地上涨。按国际惯例,当CPI
增幅连续 超过3
%时,即意味着发生了通货膨胀;当CPI
低于1
%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一国货币就会贬值,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背离,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根据CPI
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以便在劳资双方签订合同时,提高名义工资以降低甚至抵消人们因实际工资的下降而遭受的损失。此外,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的补贴金,甚至是离婚后对儿童的赡养费时,都有必要用到CPI
。中国自
1984
年开始编制CPI
,中国CPI
也包括8
大类商品和服务,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共263
个基本分类,约700
种商品和服务项目。2006
年,经例行调整后,8
大类产品中食品、服务类、居住的比重分列前3
名,其中食品的权数为33
.6
%,与前两年持平,而居住和服务类的权重有所上升。(节选自《读者》
2007
年22
期《CPI
迷局》)【注 释】在(
CPI
中,“居住”一项是不包括“买房”的,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房价不计入是国际惯例,且买房属于投资,不是消费。1
.下列对
CPI
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
)
A
.
CPI
是 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B
.中国
CPI
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等8
大类的约’700
种商品和服务项目。C
.当
CPI
低于1
%,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D
.
CPI
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2
.下面对
CPI
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财政、价格政策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要依据
CPI
。B
.
CPI
是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C
.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补贴金等,也要用到
CPI
。D
.根据
CPI
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抑制通货膨胀。。答案:
1
、
C
(原文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2
、
D
(CPI
没有“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