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与幸福
[
美
]
泰勒·
本·
沙哈尔①
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
(
不是指鱼翅和城堡)
,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
目标)
来换取金钱(
方法)
。②
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
“
不”
,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③
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心理学家大卫
·
迈尔斯(David Myers)
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此外,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
50
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④
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
“
忙碌奔波型”
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⑤
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猫王、玛丽莲
·
梦露、丽丝·
泰勒、比利·
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
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
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
现在怎么办”
的深谷。他们接着成为“
虚无主义型”
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毁灭性的解除痛⑥
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
?
为什么获得财富可以超过寻找生命的意义呢?
为什么我们以物质为标准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以内心为标准的时候却这么困难呢?
⑦
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
⑧
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作为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
“
赚了”
多少。就像劳伦斯·
波特(Laurence G. Boldt)
在《禅宗与生活的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aking a Living)
里说的: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
“
数”
得出来的东西。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书店可能是10
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选自《幸福的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
年出版,有删节)
1.
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分)
2.
第
⑤
段主要分析了什么?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
分)
3.
补充一个论据,简要论证第
③
段“
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
这一观点。(3
分)
4.
请你具体说明第
⑥
至⑧
段得论证思路。(4
分)
答案:
1
.财富可以是实现幸福的方法,但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
2
.分析了以财富作为幸福会带来压力和烦恼的原因。举例论证。
3
.恰当的道理或事实论据均可。能结合
“
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
这一观点对自己所举论据进行恰当的分析。4
.首先承上启下,提出人们为什么还是用财富决定幸福的问题
;
接着从历史的角度,对“
过去影响了我们”
这一原因进行分析;
再从决定和判断的容易性,对“
物质容易计算,而情绪或意义无法衡量”
这一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道理和事实作补充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