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八年级语文辅导《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及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及反思

11-01 11:49:12 | 浏览次数: 55518 次 | 栏目:八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八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及反思,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  钱胜武   【教学提出的背景】

  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只觉得景美,情美,辞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但是本文的这种美,我们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屠格涅夫说过:有些情感是我们只能意会,却不可言传的。意会作用于审美者的心灵,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远比言传来得深刻。因为意会可以给予审美者以丰富的想像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习文言文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经验主要有两点。第一,熟读,精思,博览。熟读是领悟的前提,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可能整体感知。而精思则指阅读必须深入思考文言,才能理解,才能真正受益。博览是指阅读要有量的积累,要广泛涉猎,开阔视野。第二,评点法。这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这些经验至今仍然使语文教学受益。
所以在教本文时,我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渲染中多读、多思、多品,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搜索,进行广泛的知识跟进,并参考相关文章进行自主的点评。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产生与作者、作品情思的共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

  1、利用多媒体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初步学习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后交流。)
 

〖课前预习〗

  让学生先到学习网站接触一些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富春江风景的视频文件、文本的书法作品、文本录音、重点字词、作者介绍、自主学案等内容。
 

【教学过程】

  (利用flash做的课件上课)

一、引入课文

  从以前所学过的《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引入到本文的文句,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读解课文?

  1、读:明确读音和句读:

    欣赏(配合课件的画面以及学生自行浏览网页的首页):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导引:了解学生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

    朗读(利用网页中的三首古曲音乐:《平沙落雁》、《阳春白雪》、《渔歌唱晚》进行配乐,让学生根据本文特点明确应该配哪首音乐):明确音乐后,学生自己配乐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2、读: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再次根据所选择的音乐,带上耳机):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此时让学生参考网页中的翻译,并对自己的译文进行修改,课后交到老师信箱里。)

  3、读:理清课文内容(相关问题挂在网页中,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参看网页中的拓展资料。)

    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至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至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明确:

    异水: “色” (水皆缥碧);“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景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看” (视觉)(高山寒树,轩藐成峰);“听”(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4、读:明辨课文的主旨: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再次配上音乐),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回答人数不少于5人。适当板书待用)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5、读:体会写作特色: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并检查背诵(此时配上音乐,让学生背诵)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读:完成网页中的练习一

[1] [2]  下一页

TAG: 教学  与朱元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