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课文以第一人称写成,写的是“我”多年前观看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一个少年表演顶碗,第一次表演失败了,第二次,碗又掉了下来,在老者的鼓励下,少年又镇定下来;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这件事情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学生分析】
这个故事通俗易懂,读起来不难理解,但是学生很难体会出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山穷水尽的绝境”“冰天雪地的严寒”对这样词语的理解,学生不能很好的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体会。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拟定学习方案。(建议学习方案: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写写批注。自拟学习方案: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提示:可以从对碗的描写,以及少年、观众的表现,画一画有关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写批注。)将两个学习方案相融来学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屏”)及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屏(bǐng)住气”“肩胛(jiǎ)”“颓(tuí)丧”“渺(miǎo)茫”
2、听写:
惊羡、鞠躬、启迪、座无虚席、惊心动魄、艰难曲折、不知所措。
3、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
2、汇报:
⑴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略)
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许多年前“我”看过一场杂技演出,一个少年在表演顶碗时连续两次都失败了。当台下一片混乱时,剧团的一位老者及时鼓励了顶碗少年,使他的第三次表演获得成功。这件事给“我”一个重要的启迪:“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⑵ 提出不懂的问题:
存疑置后处理的问题预计有:
顶碗少年为什么能获得成功?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1、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学生自拟后师生交流,形成建议性学习方案和自拟学习方案。
学案一: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写写批注。
学案二: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提示:可以从对碗的描写,以及少年、观众的表现,画一画有关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写批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
2、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生活实际,体会“我”所受到的启迪。
3、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获得了成功?是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的,也是同学们想探究的问题。我们一起拟定了学习方案:
建议学习方案: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写写批注。
还有同学根据自己的疑问自拟了学习方案: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提示:可以从对碗的描写,以及少年、观众的表现,画一画有关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写批注。
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拟定或选择的学习方案自主探究。
二、自主探究、因需合作
三、共议交流
我们用建议学习方案作为大家共议交流的主思路,用自拟学习方案学习的同学也要注意随时参与进来。
少年成功的原因:
1、坚韧不拔,不怕失败的精神:
⑴ 相机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