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 柳 杨】
〖弘扬自主个性 放飞童真之乐·提倡“自由”,不拘形式〗
其次,得从形式上自由。小学生作文是不拘形式、自由的表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写作水平自由选择表达形式。可变按事情先后直叙为倒叙、插叙;可采用《凡卡》这篇课文的交叉叙述的手法;还可用资料卡片连缀成文的形式及大标题下再列小标题的形式。还有改写,如:改体裁,诗歌变记叙文、故事改为诗歌;改人称、时间、环境;改结尾;甚至与原文唱反调。丰富的形式衬托出的是学生不凡的创新意识与个性品质。就是同一篇作文也“文无定法”。因此,我要求学生力求“变结构”,写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开头或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或描写场景,烘托气氛;或设立悬念,娓娓道来;或回忆联想,引入下文;或直抒胸臆,抒发情怀等等。但都要求学生力避落入俗套,使人看头就能知尾。结尾可以“卒意显志”;可以照应开头形成珠联璧合;可以提出问题,让人遐思;也可以含蓄如余音绕梁。构段或用总分式、或用因果式、或用递进式、或用连续式、或用点面式等等。情节的发展也并不是三段式,开头、发展、结尾,应是一波三折。插入联想,运用想像,跌宕多姿,波澜起伏,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各具特色。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阳里小学 周俭美】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主动发展·引导创新、展开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
如学习《凡卡》一课后,让学生做课后扩展练习“……试想象一下,凡卡梦醒后,会发生什么事?”这样,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得到深化,更重要的是深层的思维也得以发展。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第二实验小学 杨春慧】
〖品位体验 读中生情·体验情感,读出真情〗
在语文学生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主动阅读,积极思考,自主感悟,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凡卡》,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揭露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中描述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十分遥远,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我问学生:“莫斯科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学生抓住扣词,了解到莫斯科是一个热闹、繁华的大城市,好东西应有尽有。我在引导学生想像、描述圣诞节的前夜莫斯科的热闹情景,人们在干什么?小孩子在干什么?学生对过年的向往、喜爱之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各抒己见,描绘出一幅幅喜庆的画面。接着我话风一转:在这样一座大城市,在这样一个举国欢、合家团员的日子里,凡卡想干什么呢?学生答:他想去唱诗,想举着星星灯走来走去,我又问:可是他能干什么呢?学生沉默了,他什么都不能干,强烈的反差使学生体会到凡卡内心是羡慕、孤独、痛苦、其中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他被这座城市遗忘了,被这个世界遗忘了”说得多好啊!于是我请他来读,这位学生哽咽着读完时,学生都被感动了,经过这样的情感体验,在读凡卡哀求爷爷带他回家的其他段落,不少学生泪光盈盈了。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第一小学 高利明】
〖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思维的发散〗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在讨论中、争论的环境中不自觉创造。
如教《凡卡》一文,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凡卡寄了信后,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着了,爷爷能收到信吗?收不到信的原因是什么?假如爷爷收到信,爷爷会带他回去吗?凡卡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吗?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魏塘第二小学 许振芳】
〖实施“课程引领策略” 实现学科德育目标·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德育新路·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与方式,增强德育效果·以读传情悟道〗
语文教学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贯穿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明确的,有含蓄的。只有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才能“悟”出“道”来,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
如教师在教学《凡卡》时,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还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其中学生朗读:“……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读着,学生为凡卡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接着又让学生对"寄信后的事"进行想象,并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和“如果爷爷收到信,会不会带凡卡回家,为什么?”课文结尾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朗读课文,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痛恨资本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课后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写一篇《与凡卡比童年》的读后感,以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