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三性”的体现 ──《比尾巴》教学札记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实验小学 胡海华 2003年秋季,我接受了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一年来,在与孩子们沟通的日子里,我品尝着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一路摸索着,艰难地走来。但我始终坚持用课程改革新理念统帅教学工作──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设计;用语文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去评价每一位孩子…… 下面以《比尾巴》一课为例,具体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走进新课程的。
一、重组课文,体现创新性
新课标提倡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创造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敢于创新,要用好、用活教材。在进行《比尾巴》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调换了课文的顺序,重组了一条兴趣盎然的、又富有实效的学习课文的“最短程”。我将第一、三小节的问句和第二、四小节的答句分别集中在一起,制成了两张幻灯片“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比赛项目”为六个问句, “比赛结果”为六个答句。让学生根据这六个“比赛项目”来给动物评奖,根据学生评选出的结果再来公布动物比赛的结果。
实践证明,在这样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再是逐句逐段的,而是打破教材原有的文路,有效地整合在教师设计的板块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很快掌握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语文+活动,体现实践性
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动用各种感官,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富有创意。课上,我巧妙设计了课堂教学。一开始,我创设了“比赛”的情境,给动物们的“比赛”挂出了一个“牌子”──比尾巴(出示课件);接着,教师扮演主持人,学生扮演评委给动物们“评奖”、“发奖牌”,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评动物”活动开始了,瞧,学生们戴着自制的评委帽正在仔细观看“模特们”表演呢(播放动画课件),看着他们一个个那兴高采烈的样子,还真有一番风趣。“评委们”通过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想像,根据比赛项目公正地评出了六位金牌“模特”。
“评动物”活动,学生们的激情万丈,“发奖牌”活动,学生们更是情趣高涨。看,一只只小手都举过了头顶──一个个都不甘示弱,都争着抢着来给动物们颁发“奖牌”(出示课件让学生连线)。学生们在充满激情的活动氛围中自由发展,他们撞开“围栏”,冲决“堤坝”,感想感说,以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听说、观察和想像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三、课程整合,体现开放性
新课程要求课程整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比尾巴》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 “演动物”、“画尾巴”,我让学生带上动作读课文,给动物们添加尾巴。学生们无拘无束,自由飞翔,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表达出富有个性的五彩斑斓的童心世界。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在舞蹈、绘画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得到了展示。
四、拓展延伸,体现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给动物的尾巴编“儿歌”。学生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给动物们创编儿歌。有的编“小狗的尾巴像月牙”,有的编“小狗的尾巴像镰刀”,还有的编“小狗的尾巴像眉毛”……这样,就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创编儿歌中,学生不仅体味到了成功的乐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整堂课,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静的课堂动起来。课堂学习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愿学、乐学、爱学。
新课改还刚刚起步,“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