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教研数学教材教法思考小学数学课算法的多样化

思考小学数学课算法的多样化

11-01 12:03:33 | 浏览次数: 13118 次 | 栏目:数学教材教法
标签:数学教材教法,http://www.manfen6.com 思考小学数学课算法的多样化,
思考小学数学课算法的多样化


一、如何定位“算法多样化”?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不同,它是针对“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而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鼓励、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适时地点拨,肯定有创意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
“算法多样化”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新教材在计算教学中,挖掘了许多有利于突出算法多样化的素材,凸显了同一个问题的多样化算法,为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拓展了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指导。因此笔者认为,算法多样只是一种手段,绝不是目的。算法多样化对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的训练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为任何独创的思维能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怎样体现“算法多样化”?
面对算法多样化,目前教师在课堂呈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态度消极。要强化学生的计算训练,就管不了那么多,反正我是必须把我认为最重要的任务完成再说(如:凑十法,竖式计算),如果偶尔有时间或上公开课、研究课,也会问问学生“还有没有别的算法”,没有必要去反思自己做得好不好、做到位没有。因为考试还是要的,学生考不好,家长那方面怎么交代?如果我练够了,成绩上去了,至少家长认可,学校认可,所以偶然赶赶潮流不碍“大局”。
另一种是突出了算法多样化。这里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的只是追求表面现象,而根本上并不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机会,有时反而变成了老师一味地讲解、启发、介绍多种方法。这样,五花八门的方法不是从学生脑子里迸发出来的,而是像看电影一样,多种算法都神秘地出自高手——老师,老师更像魔术师,可以变出那么多种方法,学生不由自愧不如,对老师肃然起敬。二是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在充分发散、求异、创新思维之后,有令人吃惊的发现。如:计算“19+18”,学生竟然“喋喋不休”地说出了11种算法:
(1)10+10=20
9+8=17
20+17=37;
(2)列竖式计算;
(3)19+10=29
29+8=37;
(4)10+18=28
9+28=37;
(5)19+8=27
27+10=37;
(6)18+9=27
27+10=37;
(7)18给19一个1,就有20+17=37;
(8)19给18两个1,就有17+20=37;
(9) 给19增加一个1,就有20+18=38,然后用38-1=37;
(10)给18增加两个,19+20=39,然后39-2=37;
(11)先分别给19、18补1、补2,再分别减去,就有20+20-1-2=37。
其中,有的方法,如(3)和(4);(5)和(6);(7)和(8);甚至(9)、(10)和(11)实质上是一样的,不能算为不同算法。还有学生提出的算法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没有一点实质意义,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老师应有明察的能力,并及时提请学生的分析与思考。
算法的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提炼,对不同意见和模棱两可的方法进行辨析,达到了对算法的深层次感悟,突出了“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本意。学生领会了方法的实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更何况方法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实际问题的变化而变化,需要个人结合实际、经验和自己的感悟,才能灵活处理。
教学时,教师尽可能用好一些能够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探索,学生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往往会给教师带来惊喜。但是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多样化算法出来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立刻理解的,而需要结合他们个人的经验去感悟。面对多种算法,好的学生可能领会了,而且还有时间和精力自觉地从中思考、选择更好的方法;然而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而言,一节课要掌握那么多种方法是不现实的;接受慢一点的学生可能会目不暇接,到头来可能没有一种方法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一节课下来,在眼花缭乱的诸多算法里,对自己到底想用哪种算法没有明确的意向,那就谈不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了。

三、算法多样化要不要优化?
上述情况是算法多样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现象。我们应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对诸多算法进行系统的整理,通过比较来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进行自我消化。有的教师此时会话锋一转,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谈谈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打算怎样向同学推荐它?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哪种?为什么?这其实就是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的过程。由此,教师给学生留下自主的空间,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将是深刻的。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按个人的理解来开展优化活动。如果老师觉得非常重要的、必须人人都掌握的一种算法学生并没能意识到,老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辨别、多练习,使学生从比较中感受它的重要性、方便性,进而领悟这种方法的实质。比如,“列竖式计算”。当初学习时,一般学生并不会很喜欢它,因为它麻烦,再说学生都习惯了口算,横式用得多了,看起来更顺溜些。选择这种算法就需要学生不断体会。总之,优化应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展开,如,“说说你比较喜欢哪种算法?理由是什么?”或者换个角度说:“你想个办法推荐一下你喜欢的算法,编一段宣传广告吧!”
事实上,优化的思想是存在于人们潜意识里的,是你不引导他也会不自觉地去做的一件事,生活中优选的思想、事例无处不在,为什么不从小帮助学生树立和巩固这种意识呢?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在优化算法过程中,“凑十法”等传统的算法要不要强调?有人主张由教师向学生推荐好的算法,以此达到优化的目的。其实,这里也是存在问题的:教师是有差异的,对课改精神的理解也不一定是最权威、最正确的。如果教师能确切地分析和把握诸多算法中各种算法的优缺点,那也未尝不可。其实,“算法好”的结论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学生容易接受且受欢迎的算法可能是速度很慢的算法。学生或者觉得那样直观形象,用起来顺手,逐渐就习惯了、掌握了,甚至久而久之也可以达到比较快的计算速度。“凑十法”等计算方法对每个人并非都是绝好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有开放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合理办法,就应该给予肯定。如果学生想不到“凑十法”,教师不提也无妨。如果习惯了“数数”、接着数,或者习惯了其他的凑数法,而我们还硬是要塞给他一个“凑十法”,也是不合适的。一是他不一定理解并欣然接受;二是“凑十法”也不过是我们很熟练后才觉得它好用,从而给它冠了一个“基本”的称号。实际上,年幼的学生面对陌生的“凑十法”,一定和面对别的方法一样。在没有形成牢固的认识前,非要让学生去记忆一些抽象规则和名称,那是给学生增加负担。鼓励算法多样化,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选用不同的算法,体现学习的个性化,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只要是学生自己用得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他心中最优的方法。

四、学生的算法,多不起来怎么办?
有些算法,学生根本就是想不到的,该怎么办?甚至是课本上已经列出来的算法,学生也有的说不到点上,那又该怎样处理?在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这跟教师的引导有关。如:面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连加“118+104+95=?”,有的老师,算式一出来就急着叫学生算;有的老师,虽然会先让学生估一估,但只是“走一走这个过程”,根本就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去想,学生也没有机会说,当然学生就不可能提出类似“100+100+100+18+4-5”的方法;有的老师会给学生一点时间想一想,就可能出现“100+100+100大约是300”的结论;高明的老师在学生已经说出“100+100+100”之后,还留有时间让学生继续说,这时很可能会有“挑战者”站出来讲出快捷又准确的算法(也可称作一种思想)。如果确实属于比较偏、怪、难的算法,学生想不到的,老师可以不用为此而大伤脑筋,没有想出来就算了;如果真是比较便捷的
TAG: 数学课  

《思考小学数学课算法的多样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