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教学计划总结中学工作计划总结政教处工作计划总结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10-18 15:57:47 | 浏览次数: 38318 次 | 栏目:政教处工作计划总结
标签:政教处工作总结,http://www.manfen6.com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教育部2000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决定要在普通中学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等四部分内容);根据浙教研[2001]68号“浙江省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和浙教研[2001]243号省教育厅关于《浙江省普通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通知精神。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不仅能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而且也能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口和落脚点。为此根据《瑞安市第十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纲要》、《瑞安十中中远期发展规划(2000-2010)》,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社区条件,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特制定瑞安十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的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某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以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偏重于理论方面。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而不特别重结果。因此要落实以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学习

风尚。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结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意志品质。

    5、使学生关注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原则

    研究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并体验知识更新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但并不过于强调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要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开放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学习问题或其他问题。由于个体的差异,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但要有效地控制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控制学生的工作量。

    3、探究性原则。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己负责设计完成。学习的方式应是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发得出结论。教师不宜过多介入,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和评估作用。

    4、可行性原则。

    课题的研究虽然由学生自主确定,但要尽量选择有社会价值的课题,一般课题不要过大。并要考虑研究者的背景知识、兴趣、认知水平、合作伙伴是否有能力完成其课题,在研究中所需仪器,经费是否学校财力能解决,诸多因素都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目的、目标、原则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结构、组织形式及评价方法等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操作程序和理论知识。

    2、每位教师要积极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不仅要会研究,更要会指导学生做研究,要努力将研究性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引入必修课中。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重结果更重过程。

    3,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要承担1个以上研究性学习课题(非教学大纲提供)的研究及指导任务,并指导学生做好本学科教学大纲提供的研究性课题2个以上.

    4,积极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指导学生填好研究性学习实施用表,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共同参与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和评价的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并做好由点到面,精心组织推广成果的工作。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整体结构及课程安排

    (一)课程整体结构。

    研究性学习课程先在高一、高二两年段实施进行,积累经验,再全面铺开。在主题设计上,注意各有侧重,构成互补。本课程的整体结构为:

    高一年级的主题是“了解瑞安,认识瑞安”,侧重于调查研究方法的训练,对学生进行

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的训练,学习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并对学生进行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培训。

    高二年级的主题是“观察世界,探索自然”。侧重于实验研究方法的训练,要求学生体

验一个课程研究的完整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尝试围绕一个问题,通过自己的究进行证明和解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习能力的提高。

    成立“瑞安十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委员会”,校长为主任,成员由校长室、教科室、教务处,政教处、年段长和导师共同组成,由指导委员会负责整个组织实施工作,适当的时候,将邀请学生家长,组织学生骨干参与课程管理。

    ()课程安排.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由有关科室及各教研组提出课题,分课内、课外两大类课题(详见附件i“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也可由教师、学生另拟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题。

    在课程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但随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指导师和学生的水平日益提高,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广度、深度和实效性将逐步加强,现有研究性学习课题必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充实、完善。

    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个年级使用同一研究主题。统一的主题确定后,每位学生根据主题的限定范围查找资料,自主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个人课题内容相近的8名左右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实施初期,限于同一班内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条件成熟后,学生可以跨班级自由组合)。在配组的过程中,班主任可进行必要的协调,小组中的每个人要对课题进行初步设计,并讨论和论证。

    小组课题确立后,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拟定课题研究活动的计划,根据小组所定课题的

性质,自行选聘校内外辅导教师。在这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根据需要对小组研究计划的讨论与制定给予指导。班主任不介入小组讨论,但是要负责整个班级小组活动的控制和安排。

    教学方式。主要有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小组合作是经常采用的方式。

    时间安排:高一、高二每学年每周一课时。此课时主要用于专题辅导、集体教育、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问题讨论、结果报告等,开展研究性学习还需要有学生自己安排课余时间进行。课题的研究一般在一学期内完成,特殊除外。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流程图及说明:

               (一)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流程图

组织辅导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

个人选择课题

班主任初审、教科室、教务处合并相近题目

公布课题组成员名单

小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方案评审

小组独立实施,导师监控指导

撰写研究报告,个人小组总结

班级展示、同学评议

答辩会、年级报告会

教师评定成绩、总结

课程实施流程图说明:

    1、组织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

    课程开始,邀请有关专家做研究指导报告。这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给学生方法论的指导。配合课程实施,学校采用多种组织形式,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以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在整个课程实施中,必须有班主任的积极配合。

    2、个人拟定课题

    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拟定课题。

    3、班主任初审、教科室、教务处合并相近课题

    班主任在初审的时候,要求指出学生明显不适宜做的课题。班主任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设想,对淘汰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说明,指出淘汰的理由,要求学生作出修改,直到基本合理为止。由教科室、教务处合并相近或相同的课题,公布课题.

4、公布课题组成员名单

公布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名单。可以适当提出建议,做出适当调整

5、小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研究方案

    小组的组长应完全由小组自己推选,将结果报告老师。小组成立,组长产生后,组长组织小组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并准备小组参加评审,接受课题评审组的质询。

    6、开题报告会和方案评审

    小组设计的最后方案,要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开题报告会。方案评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组织由34位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小组进行设计方案评审、听取小组的说明。教师评审的主要依据是“课题设计方案评审表”的要求。评审结束,必须为每个小组填写评价表,为每个小组的设计打分,提出小组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7、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

    小组的活动是在规定时间里分别按小组进行的,这给管理带来困难,教师主要通过有关工具量表进行控制,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小组必须将活动的详细安排,填写监控表,书面报告班主任;每次活动结束,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填写并上交活动情况报告表。教师及时掌握活动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恰当做法。

    8,形成调查报告,个人、小组总结

    最后的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作为小组的最后活动成果。活动结束,个人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小组总结。个人小结、小组活动总结都要交班主任。

    9,班级展示、同学评议

    小组活动成果的展示,可以采用文字、模型、图片、多媒体等任何有利于表现活动成果的形式。成果先在班级内部交流,同学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后各小组经过完善而形成最终成果。

    10、进行答辩,组织年级报告会

    学生最终成果要按小组进行答辩,答辩结束,选择比较好的小组,组织全年级的报告会,实现成果共享。

    11、教师评定成绩、总结

    本门课程的成绩是综合评定,设计方案、开题报告,研究活动过程、最后成果都在课程成绩中占有一定权重。成绩按小组计算,小组评议给出个人成绩的权重,小组给出的个人成绩的权重与小组成绩相乘就是个人这门课的最后成绩。

()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管理流程表

 

 

 


 

教学科研室    政教处、团委    总务处    教务处

 

 


 

教研组    年段长    班主任

 

 


 

 

 


 

 学生课题研究小组

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管理流程表说明:(具体职能)

校长室——研究性学习的领导决策机构。

教学科研室——课程设计、课题设立与评定、研究方法指导、成果鉴定。

教务处——课题立项、课程实施与管理、安排时间、确定导师、过程监控。

政教处、团委——安全顾问、科研道德建设、过程指导。

总务处——后勤保障。

教研组——具体课程设计、研究方法指导、监控。

年级段长——协助过程监控兼导师。

    班主任——主要起协调作用,兼导师。

    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指导研究,记录监控、评定成绩,担任评审。

    七、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

    研究性课程是学习者从学习中或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并对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观,代之以全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在性质上突出形成性评价,在方法上采用多元评价手段。

    ()课程评价原则

    1、不仅重视最后的研究报告的答辩,而且重视方案设计、开题和研究实施过程,全过程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的侧重点。

    2、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重视学生在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

    3、通过研究结果,了解学生对原有知识是“知道”还是真正理解,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涉足情况,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及在解决问题中的创造力和开放精神。

    4、以小组为单位,兼顾个人表现,对原文化课成绩后进的学生,尤需注意课题研究活动对其学习的影响。

    ()对学生自选课题的评价。

    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以下原则,首先论证自己的选题。论证的重点在于:所选课题的意义;活动设计的主要思路;计划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的工作步骤;预期的困难和问题,自己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因素;预期的成果及表达形式。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班主任及指导师进行初步评审,选题初审的重点是:第一,学生选择的课题是否值得研究?第二,学生制定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是否合理?

    ()小组选题及实施方案的评价

    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可以吸收部分学生参加),对小组选题及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评审,决定是否同意立项,并反馈评审意见,提供修改完善的建议。评审结果后,填写《课题研究方案评审表》

(四)研究实施过程的评价。根据《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访谈录》《实验记录表》,通过《课题实施评审表》,对学生研究活动情况予以评价。

    ()成果答辩与展示阶段的评价

    由教师组成多个答辩委员会,集中13天时间,全年级同时进行评审答辩,各班优秀成果在校级答辩会上进行答辩。要求在答辩前一周,各小组将成果(书面以及实物材料)提交相应的答辩委员会,由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分别进行评阅,形成初步评阅意见,经过审阅后才能进入最后的答辩。

    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不同课题组成不同答辩委员会主席),设一名教师担任答辩秘书,并由一名学生记录,答辩秘书汇总答辩意见,学生记录答辩过程。答辩的主要程序:

1、组代表进行陈述与说明,在限定时间内简要汇报开展报告通过后方案的实施构成,

主要分工情况,介绍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活动过程中的主要收获。

    2、答辩委员会就有关问题提问,可以由小组推选回答人,也可以直接要求某一位组员回答。

    3、教师评议,每位评审组教师将现场填写的《课题成果评审表》(见附件ii第二部分三)交答辩秘书汇总,确定课题组结题成果评审成绩。

    ()课程成绩评定

    课题小组的成绩由五部分组成。

    1、方案设计成绩(方案设计评审时评定)

    2、开题报告成绩(开题评审时评定)

    3、课程研究实施成绩(根据记录,总结和教师掌握的情况评定)

    4、成果报告、质量成绩(根据成果报告的评阅,成果质量的优劣评定)

    5、成果答辩成绩(现场评定)

    上述五个方面的成绩,以小组成绩比例加权,最后形成小组成绩。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