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诚信是一种习惯,靠的是一个人对道德约束的理解和坚持。但在目前诚信状况不理想的条件下,用讨论和引导去促动每个人去反思去感悟,采取一些措施限制非诚信行为的发生,不失为一种良策。
2006年是我校的“诚信守纪年”,通过开展诚信守纪教育活动,实现三个目标:第一,学校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水平有明显提高,以下八种现象完全杜绝。1、出门不写假条。2、替同事签到。3、上报文字材料从网上下载和相互抄袭。4、布置应付性作业。5、出现问题文过饰非。6、撒谎蒙骗领导。7、言行不一。8、不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第二,遵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及学校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以下八种现象得到根除或基本杜绝。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2、上课及集会不关手机。3、讽刺挖苦学生。4、监考擅离岗位。5、迟到早退旷工。6、不完成卫生任务。7、上班从事网上娱乐活动。8、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第三,四种习惯性心理得到克服或弱化。1、明知不该做而做的侥幸心理。2、相互壮胆的责任平分心理。3、以众压寡的强权心理。4、有功便无过的平衡心理。
我作为一名教师,自从活动开展以来,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对照目标中指出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健康的心理,我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自己身上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和不健康的心理做彻底的告别,对照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做到了言出必行,行必果。把日常的各种工作做真做实,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
第二,认真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诚信用无声的语言“示范”给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处处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眼中的“诚信典范”,学生在典范的无声引导下,诚信的种子必然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和茁壮成长。
第三,努力提高个人的诚信水平,严格遵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及学校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以下八种现象得到了根除或基本杜绝。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2、上课及集会不关手机。3、讽刺挖苦学生。4、监考擅离岗位。5、迟到早退旷工。6、不完成卫生任务。7、上班从事网上娱乐活动。8、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
第五:四种习惯性心理得到了明显的克服或弱化。1、明知不该做而做的侥幸心理。2、相互壮胆的责任平分心理。3、以众压寡的强权心理。4、有功便无过的平衡心理。
总之,通过我校的“诚信守纪年”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我们教师的“诚信意识”,使诚信之花开满我们美丽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