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认整十数教学片断的对比与思考
10-20 15:26:42 | 浏览次数: 90518 次 |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标签:数学教学案例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http://www.manfen6.com
一年级认整十数教学片断的对比与思考,
一年级认整十数教学片断的对比与思考
作者:张家港市妙桥小学杨建新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操作往往是一种面具,其背后依然是一种告诉。笔者认为,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素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下面是二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认整十数中的几个教学片断,在对比中,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的理念,并使之落实于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中。
片断一:导入
师A:你已学过了哪些数?生答:1、2、3……
师出示一捆铅笔,让学生猜猜有多少支铅笔?生答略
师生一起数一数,然后教师捆成一捆。板书:一个十是十
师逐一添加一捆铅笔,学生回答。师板书: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10个十是一百
师B:教师出示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教师让一位学生站起来,举起双手,问有几个手指?
生答10个
再逐一请学生站起,举起双手,分别问:共有多少个手指?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个十是十,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10个十是一百
简析:同样的内容,教师A也利用操作引入,但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外来的东西,没有一种亲历的感觉,其内心没有受到真正的触动,而师B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让学生体验到的是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其学习的情趣就被激发起来,潜移默化中学生受到的是关注生活,研究生活现象的实践论观念教育。
片断二:数一数
师A:每一个学生一个信封,让学生数一数信封里共有几根牙签?每个信封里教师都装了10捆,100根牙签,学生一下子就数好了。
师B:每个学生一个信封,让学生数一数信封里有多少根牙签?每个信封里教师装的牙签是有所不同的,有的是一捆一捆装的,捆数也不同,有的是没有扎成一捆,但也是整十根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就呈现多种不同的情形,扎成捆的数的较快,而没有扎成捆的数的就较慢,教师就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你有多少根牙签?你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数得快?学生在交流中更进一步认识了整十数,并认识到因为是一捆一捆地数,所以就数得快。
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如何数没有扎成一捆一捆的牙签也数得快一点呢?有学生一根一根数,有学生二根二根数,最后研究得,先分成10根一堆,再一堆一堆地数比较快。
简析:以上师A的教学操作纯粹是走过场,在全班统一的信封里,折射出教师整齐划一和知识第一的观念。师B同样的信封,不同的内涵,由于牙签的捆数不同,就引发学生的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整十数,由于有零散的,就出现数的快慢,在研讨中,得出整十整十的数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方法,课堂的资源有预设,有生成,呈现一种生命的活力。
片断三:读一读、写一写
师A:教师介绍计数器:个位、十位、百位
让学生用计数器拨4、40,学生拨后发现错了许多,教师再讲解如何拨4,如何拨40,再让学生把40写下来。
师B:教师出示计数器,分别拨1、10、100,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呀?生答中分辨清楚数位,教师再拨50,学生读后,师再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呀?让学生把50写下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计数器,教师让学生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十数自己读一读、写一写,并组织相互交流。
简析:师B没有介绍计数器,而是让学生读教师拨的数,从中体验到数位的意义。师A在出示计数器时的一翻介绍,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空洞,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师B拨的1、10、100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为下面学生的拨数、写数作了铺垫,而师A的方法让学生有点茫然,缺乏思维的梯度。
以上二位教师的三个教学片断的比较,我们可以感悟到操作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该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数学,操作应研究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习充满生活的情趣;操作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思维的能力,让课堂生成更多更精彩的资源;操作应是一种有目的行为,需要老师的帮扶,而非学生漫无目的的乱闯,预设与生成是一种辩证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才能唤发师生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