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教学案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题西林壁》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题西林壁》教学案例

10-20 15:14:41 | 浏览次数: 92418 次 |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标签:语文教学案例范文,语文教学案例分析,http://www.manfen6.com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题西林壁》教学案例,

  
  师:现在大家出出点子,该怎么学习这首诗?
  生:可以通过看注释理解诗意。
  生: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生:还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
  师: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诗意,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
  (生自学,师随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收获,好吗?
  生:我知道第一二行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陡峭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景色都不相同。
  生:我知道第三四行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貌,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生:这是我根据诗意画的画。
  师:自己理解了诗意,轻声把诗句读一次,想想:有什么疑问吗?
  生: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
  师:请刚才画画的同学把你的画展示出来,这是六个角度看庐山,老师请教大家:苏轼只在这六个角度看了庐山吗?
  生:他只选了六个有代表性的角度。
  生:“六”在这里是虚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试着用一句话说说图意。
  生: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
  生:每个角度,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师:那么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
  生:从多角度看,就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生:从各个方位看,就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生:全面的看,就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师:看山如此,看事如此,看问题也一样。该怎么看问题?
  生:只有全面地看,才能看清事物真面目。
  生:只有多方位看,才能看清事物真面目。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首古诗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体现在: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定教,边学边质疑,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领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