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缘起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寻求心理支持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在大学阶段,不仅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中学生多,问题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对当事人造成的痛苦也非常深刻。
这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高中和大学心理衔接的问卷,利用全国志愿者的资源,大样本取样,并且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心理访谈。
为了完成高中、大学心理状态的承接性,我们设计了针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两套问卷。内容包含“对大学的认知、大学的人际交往模式、学习的专注度、对大学社会活动的认知、思想的成长”5个维度,同时还采用了自由描述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实证性资料。
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呈现大学生的选择倾向性,我们将接受调查的大一新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是四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大一新生,共200名,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代化背景;第二组是天津籍到全国各地上学的110名新生,共同的原生代化在不同地域的大学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此外,参与调查的还有高三学生共163人。
期待是一种可变化的心理状态,是在人们对外界信息不断反应的经验基础上,或是在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需求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因而它是一种认知变量,是信念价值的动机,期待影响个人的行为。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备战高考过程中,学生视自由、轻松、浪漫的大学生活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而进入大学之后却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竟然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依然学着并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用途的知识,依然不知道自己现在做的事情能够为未来做怎样的铺垫。理想的幻灭、情绪的落差、自我认知的偏差、对前途未来的茫然等诸多问题,一股脑儿地出现在大学生面前,让他们不知所措。
同时,我们也发现,如果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大学心理适应的辅导,会最大限度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智慧的实质就是适应。”每个人进入新的环境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于身处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紧张的学习之外,另一个紧迫的工作就是,要让他们掌握考察大学的方法,清楚地认识专业学习和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
客观地了解大学:高期待势必降低大学生活满意度调查中,54%的高中生对大学报有很高的期待,高期待必然带来升入大学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只有0.2%的大学生觉得大学“完全达到”自己的期待,53.3%认为基本达到。高中生在认知大学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想象的成分:72%的高中生认为大学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充实而有意义”,选择此项的大学生第一组只有20%,第二组选择是30%。
高中阶段因为认知本身的局限性,对大学的主观勾画是许多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精神支柱,但这种勾画与现实之间的相关性如何却从没有认真地考虑。初入大学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引起内心的矛盾、冲突和纠葛,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新环境的认知和接纳。
帮助学生对大学有个客观理智的认识,并建议他们可以利用假期旅游的机会对理想的大学进行实地考察,明确自己的目标,既可减缓大学适应性问题,又可以成为强化高考的内在动机。
TAG: 高中 大学生活 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