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评论:载人航天精神礼赞,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杨利伟巡天归来,人类航天史由此翻开崭新一页──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多了一支新生的力量。
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透过中国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绚丽彩虹,我们看到了这样一行闪光的大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二十个字、“四个特别”,铸成一座耸入云天的精神丰碑。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精神。
茫茫宇宙,神秘莫测。与人类走出森林、走向大海的每一次探索一样,迈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险阻和牺牲。从夸父逐日的艰辛跋涉到万户飞天的悲壮实践,直至几天前杨利伟独上九霄的太空之旅,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这样的艰险和牺牲。但,正是这种风险和牺牲,带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传唱,造就了一个个无畏的勇士。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之所以一刻也没有停止,源自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气,源自于我们民族底蕴中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不朽精神。
凭着这样的勇气和精神,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在短短5年内,均具备了与杨利伟一样遨游太空的能力。近2000个日日夜夜,他们一次次向着生理极限冲刺,晕倒了爬起来,累垮了挺起来,直至完成了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
凭着这种勇气和精神,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中国航天人用11年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航天界几十年的跨越,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
1992年,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的时候,尽管我们已经掌握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卫星技术,但对于载人航天,却几乎一切从零开始。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现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术集成的指挥控制中心开始启用;苍凉戈壁滩,建起了国际一流的发射场;茫茫大草原,建成了安全可靠的着陆场……
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标志性成果来证明。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又一次向世人表明,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是一支“特别能攻关”的队伍,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
托举“神舟”飞天的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到97%和99.7%。仅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就采用了3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乳白色的火箭上,印着鲜红的国旗图案。它有一个让中国人倍感自豪的名字:长征。
如果说,火箭技术尚有基础,那么,我国的飞船技术则完全是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但是,“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可利用空间创世界之最。同国外废弃轨道舱的做法不同,“神舟”的轨道舱可留轨半年,作为一颗科技卫星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这种独创性的大胆设计,为今后实施飞船和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从火箭研制的高标准到飞船设计的高中国,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的建立到先进的航天测控网的形成……一系列新技术、新创造、新成果,无一不是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
“神箭冲碧宇,神舟傲苍穹,长征通万里,五星映太空。”一位技术人员的诗作,道出了中国航天人的自信。对于一个曾经谱写了长征史诗的民族来说,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面对欢呼的人群,载誉归来的杨利伟由衷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是许许多多人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我的太空之旅。光荣属于伟大的祖国,成绩属于全体航天人!”
六十万公里巡天遨游,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一朝变成现实;十一度春秋卧薪尝胆,无数航天人用默默的奉献铺就了这条长长的飞天路。在耀眼的烈焰和如潮的鲜花背后,凝聚着太多付出与舍弃:舍弃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而选择单一,付出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成为航天工程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抛在了大沙漠中,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洒在了戈壁滩上,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就长眠着600多名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
作为一项涉及众多科技领域的宏大系统工程,载人航天事业需要无私奉献、科学求实,更需要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单位110多个,涉及单位多达3000余家,参试的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万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的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再一次火山般迸发出来。
一家国外媒体写道:“杨利伟迈出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的确,从杨利伟飞向太空的那一刻起,我们这个火箭的故乡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太空文明”新时代。
当梦想成了光荣,光荣又孕育着新的梦想。我国已经宣布,实施探月计划,建立太空站,进而飞往火星……我们的梦想也将因此飞翔得更高更远。
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辽远的宇宙,还有无穷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自强不息的脚步永远向前,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所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精神,必将引领我们去实现新的梦想,去创造新的光荣。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入碧霄。”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这就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收获。
TAG:
载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