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试验连连报捷,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把加加林送入太空后,人类就开始了最摄人心魄的登天乐章。
载人航天是高技术密集的综合性尖端科学技术,它不仅可以带动和促进科学技术多方面的发展,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986年3月,由邓小平同志倡导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把载人航天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载人航天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事关载人航天发展前景。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时,人类已经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三种航天器。航天科技人员没有盲目跟踪别人走过的路,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多次讨论,反复论证,最终达成了从载人飞船起步的共识,走有中国特色的“飞天之路”。
1992年1月,中央作出了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中国的载人航天,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1993年,江泽民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题词“发展航天技术,开发空间资源”。当得知载人航天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连获喜讯时,他又十分欣慰地为第一艘试验飞船题名“神舟”。江泽民的题词,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科研人员的斗志,他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向载人航天技术的制高点发起冲击。
短短10年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相继攻克了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等一系列尖端核心技术。飞船有效载荷应用中心、现代化的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网、飞船着陆场相继建成。
载人飞船,重点技术是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中国进行载人航天工程试验时,根据科技的发展,选择了携带“模拟人”进行拟人装置试验,避免了动物试验不能完全反映人体生理指标变化的局限。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一枚新研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的“神舟”一号腾空而起,奔向太空,划下了中国载人试验飞船的第一条航迹。
4天之后,江泽民来到北京航天城,语重心长地寄语航天人:抓住机遇,努力驾驶新科技革命的趋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奋起直追,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把中国的科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飞船的研制试验过程中,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继承和发扬了“两弹一星”的航天传统精神,始终严字当头,敢于向各种极限挑战。在研制神舟飞船返回舱时,科研人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返回舱体积大、外形不规则,局部焊拉接易变形,发动机安装面及对接密封面精度要求极高。当时,年仅33岁的神舟飞船的副总指挥、现任院长袁家军和大家一起攻关,经过多少不眠之夜,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飞船返回舱终于诞生了。为了攻克建设真空环境模拟器的技术难关,他又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找资料、绘图纸。
与时俱进,自主创新,“神舟”工程硕果迭出。短短三年,神舟4次发射成功和回收,与载人有关的功能、指标、数据都经受了考验。“神舟”四号完成了飞船最重要的飞行实验,不仅为实施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已完成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神舟”一小步,中国一大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书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伟篇章。
雄关漫道,劲风扬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空间技术院将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使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谱中国空间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