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初二语文知识中国的恐龙之乡

中国的恐龙之乡

11-01 11:08:11 | 浏览次数: 932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知识
标签:初二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中国的恐龙之乡,

  大山铺的恐龙家族──

  在自贡大山铺恐龙群窟里,生活有四个属的蜥脚类恐龙─原颚龙,蜀龙,酋龙与峨眉龙。它们可以分成为两个族群,即短颈的原颚龙与蜀龙;与长颈的峨眉龙与酋龙。这个发掘随即对蜥脚类恐龙系统分类上,建构了一个亲缘系谱上可能的分类特征。

  短颈的蜀龙最为知名,总共12具以上的完整骨架和三个保存极佳的头骨先后出土。许多骨架以原始死亡埋藏的姿态展示出来。

  李氏蜀龙为兽脚类,中型而且尚未特化的种属。牙齿具高而细的形状,像铲子似的,总计有四颗前颔齿,17到19颗颔齿以及21颗臼齿。颈椎很短,后凹椎具有低平的神经弓与神经棘。后段的颈椎约为背脊椎的1.2倍长。背部的神经棘很高耸;而骨有四块固结合的椎骨,与在印度中部发掘到的巨脚龙很相似。根据趾的数目尚未减少推断为非常原始的型态,而在前三趾端都具有爪子构造。

  酋龙是一种大型而原始的蜥脚类,具有一个硕大厚重的脑袋,牙齿很大呈铲状,颈椎硕长具有分叉的神经棘分布在其后段一直延续到背脊椎的前段。腰带是典型的侏罗纪晚期蜥脚类的构造,具有四块接合的脊椎。背脊椎平凹型,而尾椎则呈双平型。酋龙和发掘自澳洲大陆昆士兰地区侏罗纪中期的瑞特龙神似,而和峨眉龙,马门溪龙相比较则较为原始型。

  峨眉龙是一种中型长颈的蜥脚类恐龙,总计发掘有四个不同的种,分别被命名为:荣县峨眉龙,釜溪峨眉龙,天府峨眉龙与罗泉峨眉龙。其中较天府峨眉龙稍为小型的荣县峨眉龙发掘自荣县Raxian,是四川盆地中最早发现的蜥脚类恐龙,由杨锺健与Camp于1936年共同描述命名的。

  天府峨眉龙则是巨大型的蜥脚类,估计长度超过20公尺。它硕长的脖子具有17块颈椎。最长的颈椎骨较背脊椎长3.5倍。而颈椎的神经棘比蜀龙要低平,侧腔则较宽广。天府峨眉龙在尾端有一个骨质的尾锤,用来抵御攻击用,其功能就如同甲龙类膨大的尾锤一样。

  汽龙在侏罗纪中期的蜀龙动物群里是一种活跃敏捷的掠食者,它属于中等体型的肉食性恐龙,大约3.5公尺长,高可达2公尺。根据发掘的头骨以及部份躯体保存的骨架复元组装显示了它的牙齿尖锐边缘呈锯齿状,能撕裂生肉。强而有力的前肢装备有强劲的爪子用来抓持小型猎物或者大型动物坚韧的外皮。这种恐龙的特征和侏罗纪其它地区发现的巨龙类非常相近。

  在大山铺遗址中两种小型的鸟脚类恐龙也值得提出:大山铺晓龙与洛氏敏龙。其中洛氏敏龙是一种小型的法布龙类,它的种名是根据美国地质学家Louderback而命名的,以纪念他是第一位在四川盆地发掘到恐龙化石的功迹。敏龙化石是根据几近完整的骨架包括完美头颅而复元的,而更多的残骸从幼体到成年的个体不一而足。它是二足行走,食植物性,头骨很小具有小型叶状齿列。而He与Cai在1983年命名的多齿盐都龙,事实上应归到这一种里。

  太白华阳龙属于极为原始型的剑龙类,大约4.5公尺长,头骨非常厚重而狭长,像楔子状。在头骨上,存在有二到三个眶上骨;同时在颚上有一个小型的眶前开孔;在大颚上又发育良好的尺骨冠状突起,以及在上隅骨一个小型后方孔。颚前排列有六到七颗叶片状小齿。最引人入胜的背脊骨板,从颈项到尾端对称排列,形状稍异。而在肩部则有一对特大型的骨板。总计大山铺挖掘出12具华阳龙的个体;完整的两具骨架经过复元装架,分别陈列在自贡恐龙博物馆以及重庆市立博物馆中。

  华阳龙显然是剑龙类中最早期的代表族群,也是侏罗纪中期剑龙家族中最完整保存的一群。骨架明显的呈现了剑龙的典型特征,包括短小的前肢,低垂的颈项以及头颅几乎触地以觅食植物;两排窄而高耸,又极尖锐的骨板排列在背脊上。


  ──摘自董枝明教授的《恐龙大地》

上一页  [1] [2] 

TAG: 中国  恐龙  

《中国的恐龙之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