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但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面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大概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贞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这样的情调的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读文天祥诗,首先应该把握这一点。
【水调歌头】
1、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它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
2、《水调歌头》中秋词,是苏词代表性篇章之一。它落想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色彩。格调上,它“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同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在表现上,本词前半纵写,后半横叙。前半高屋建瓴,后半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古老神话传说、故事笔记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游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白描素写,人月双济。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生。笔势错综迥环,摇曳有力。布局上,本词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相萦,纡徐作结。豪宕中自有谨饬之致。
3、全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层次结构跌宕起伏,感情抒发四折变化。作者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以自然界的深远澄净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语言朴实无华,含意深刻,曾有人评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山坡羊·潼关怀古】
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把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开头它从写景入手,大处落墨,写出潼关形势的险要,气象的雄浑。但作者并非单纯写景,而是把它作为点燃自己感情火花的引线,因此曲中以多半篇幅展开抒情和议论。即便是在山川景物的描绘中,作者也不是客观地描绘自然景色,而是渗透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他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河以人的禀性。那攒聚一起的山峰,阅尽人间沧桑,似乎在为人民的苦难充当历史见证。那奔腾怒吼的黄河,也象是在控诉历代统治者的罪恶。“望西都”以下,咏史和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曲尾评议历代兴亡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唯命意新警,引人深思,而且议论中蕴蓄深沉的慨叹、悲愤的感情。全曲将雄浑苍莽的景色、沉郁悲愤的感情和精深警策的议论完美地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确是咏史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