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11-01 12:35:42 | 浏览次数: 883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二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⒀ 泉眼无声惜细流

    ⒁ 空山不见人

    ⒂ 清泉石上流
 

〖课内语段练习〗

  1、⑴ 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6、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课外语段练习〗

  1、确实

  2、⑴ 越过。

    ⑵ 稍微。

    ⑶ 看。

    ⑷ 停止。

    ⑸ 更加。

    ⑹ 更加;越。

    ⑺ 果真。

    ⑻ 这;这个。

  3、⑴ 那些石头疏密俯仰的样子,好像是聪明的人安排的一样。

    ⑵ 有人说:“小石城是造物主用来安慰那些德才兼备却辱没在这里的人。”

    ⑶ 这两种说法,我不相信。

  4、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都是借描绘被遗弃在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泻怨愤抑郁的心情。但角度有所不同,《小石潭记》主要表现作者谪居生活中的孤寂悲凉的心境,《小石城山记》主要抒发作者有报国之才而不能施展又反遭辱没的不平之气。

上一页  [1] [2] [3] 

TAG: 小石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