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习课文,学习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1、快速读一读全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提示:介绍老班长→钓鱼照顾病员→牺牲→保存鱼钩。
第一段(1~2自然段)
第二段(3~22自然段)
第三段(23~33自然段)
第四段(34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
⑴ 读一读1、2自然段,说说“老班长”名字的来由,用“──”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脸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⑵ 从老班长的外貌你知道了什么?
老班长饱经风霜。
⑶ 学习第二段:
① 读一读第二段,当我们的青稞面吃完后,受到了饥饿的威胁,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给我们补充营养?
钓鱼做鱼汤给我们吃。
② 老班长需不需要补充营养,那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吃?
需要。老班长年龄大,身体也很虚弱,更需要营养,可他却把有限的鱼汤留给了三个病员。
③ 当我问起老班长怎么不吃,老班长是怎样回答的,他说的是实话吗?
他摸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他说的是假话。
④ 我不信,悄悄地跟着,我呆住了,我为什么呆住了?
因为“我”看到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⑤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我看到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内心特别难受,非常心疼老班长。
⑥ 找出老班长说的话,自己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从老班长的话中,我了解到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⑦ 第二天,当老班长又把鱼汤做好后,我端起了搪瓷碗,为什么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因为我已经知道老班长搞到这点吃的不容易,又知道老班长自己一点没有吃,所以自己也不忍心喝下这碗鱼汤,“千斤重”准确地反映了我此时此刻的沉重心情。
⑧ 当看到我们喝了鱼汤,老班长有什么反映?再找找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用“──”画下来,读一读,说一说你的感受。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此时感到欣慰,他的心中没有自己,只有这三个伤病员。
⑷ 学习第三段:
① 读读第三段,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班长昏迷不醒了。
② 倒下去意味着什么?
过雪山时有过这样的例子,战士们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③ 为了挽救老班长,我们是怎么做的?
“我”去钓鱼,一人照料老班长,一人生火。
④ 结果老班长还是牺牲了,临终前,他说了些什么,你从他临终的话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由于一天又一天连续地日夜操劳、忍饥挨饿,最后牺牲了。临终之前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⑸ 学习第四段:
① 读最后一段,我为什么要珍藏这个生锈的鱼钩?
因为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了鱼钩就会想到老班长。
②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个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老班长留下的鱼钩极其普通、简单,是用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的。但是人们一看到这个钓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员过草地的动人故事,就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因此作者“我”想在革命胜利以后把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也就是让后人学习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多处对老班长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做了生动的描写,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2、把老班长的故事讲给父母、亲朋听。
3、在长征途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查查资料,看谁了解得多,讲得生动感人。
长征中可歌可泣的故事:
⑴ 《草地夜行》。
⑵ 《丰碑》。
⑶ 《四渡赤水》。
⑷ 《飞夺沪定桥》。
4、为了歌颂长征中的英雄事迹及伟大精神,创作了许多歌曲,学着唱一两首:
⑴ 长征。
⑵ 四渡赤水出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