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09-10 01:55:57 | 浏览次数: 63418 次 | 栏目:初一语文试卷
标签: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www.manfen6.com——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的资源仓库

本站永久www.manfen6.com

常规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填空。(5分)

①童话,常常通过丰富的 、幻想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本单元的《 》和《 》两篇课文都属于童话作品。

②寓言,总是用 寄寓 。如本单元的《 》《 》《 》《 》都是寓言。

2.默写《观书有感》。(3分)

3.将下列作品及相关内容连线。(4分)

《智子疑邻》 伊 索 《郭沫若全集》

《皇帝的新装》 金 波 《金波作品精选》

《蚊子和狮子》 郭沫若 《韩非子·说难》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韩非子 《安徒生童话故事选》

《静夜》 安徒生 《伊索寓言》

4.问题探究。(8分)

①你认为皇帝在游行大典结束后会去惩罚那两个骗子吗?说说你的理由。

②你能说出女娲造人这一神话表现了远古时期的人类哪些美好的愿望吗?

③“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诗中的“我想”表示猜测,“定然”则表示肯定,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④“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诗人修饰“流星”用的是“那朵”而不是“那颗”,为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浓烟和烟囱(10分)

烟囱从早到晚不断地排出一股股浓烟,这本来是烟囱应该做的事,所以他从来不声不响,更不为这件事自吹自擂。而浓烟则不一样,他从烟囱里冲出来,总是大模大样,张牙舞爪,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地朝天空飞去。他永远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

“多渺小、多可怜啊!你那样一动也不动,不嫌乏味么?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你注意了我高超的舞蹈么?你看了不觉得惭愧么?”

烟囱回答道:“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只是你的行动没有一定的方向,你永远只会随风飘荡,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浓烟冷笑了一声说:“你这完全是妒忌我。但妒忌也是白搭。你看我的千变万化,你看我越变越壮大……”

浓烟继续自我欣赏,继续在摇摇摆摆中腾空。他一边飞舞一边扩散,色彩越变越淡,声音也越来越微弱。飞升呀,飞升呀,他不断扩散,最后终于完全消失了。

烟囱仍然沉默地矗立着,准备排除新的浓烟。

5.解释下面的词。(2分)

自吹自擂:

大模大样:

张牙舞爪:

不可一世:

6.寓言写烟囱的状态是 ,性格是 ;写浓烟的状态是 ,性格是 。(2分)

7.这则寓言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 描写、 描写、 描写等手法。在表现主题时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则是 。(4分)

8.在寓言的结尾加上一段话,揭示寓意,点出主题。(2分)

(二)蓝色蛹·金色蝴蝶(13分)

蓝色——流动的忧郁

我想我是迷路了。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离成一张破碎的脸。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

  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流过我的脸庞。

蛹——自缚的悲哀

  我拒绝那个女人介入我的生命。我无法将她当作我的母亲。

  我拒绝了这个世界,我当作整个世界都是不爱我的。

  我看过一幅画: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只有寂寞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

  我也知道,我疏远了爱,疏远了世界。

  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我看看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 baby boom》,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她告诉我是:“新生的孩子。”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美,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

  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蝴蝶——破茧后的美丽

  我感到背后隐隐的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了一双金色的翅膀。

  原来,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爱。亲近美好,才会认识美好。

  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也是感情变化的过程,亲近世界的过程。

用爱的眼睛看世界,我也如此美丽!

9.从全文看,作者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简明的语言予以概括。(2分)

10.“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

11.文中加点的“她”指谁?“她”为什么送给“我” 一张CD《new baby boom》?(2分)

12.“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

1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样的人生道理?(3分)

(三)大鱼和小鱼(7分)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要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14.这篇寓言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 展开情节并表现人物性格。(2分)

15.大鱼说话很注意限制性词语的运用,请从划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这样的词。(2分)

16.如果你是小鱼,你觉得妈妈讲的话中最使能你受到教益的是哪一句?(3分)

(四)(10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虎也。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食: 畏:

18.“天帝使我长百兽”中的“长”是个多音字,它在这里应该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4分)

音( ) 义:

19.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故事的内容。 (2分)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1.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

22.说说这则短文给你的启示。(4分)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文。

做每一件事情/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就像把/一盏盏的灯/点亮//在砍柴的时候/想的是火的诞生/在锄草的时候/想的是丰收在望//与你同行/想着我们有共同的理想/与你分手/想着我们会师时候的狂欢(何达《快乐的思想》)

亲爱的同学,你有时可能会感到生活的不顺心,觉得生活很平常;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只要你改变自己的心态,只要你用心去欣赏。诗人何达在上面的小诗中,找到了快乐之源——乐观,你是快乐之源是什么呢?请以“快乐之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中考联网

一、积累与运用

【考题展示】

1.(北京市,200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

A.阔绰(chuò) 倔强(jiàng) 无边无垠(yín)

B.挟(xié)持 提(tí)防 斤斤计较(jiǎo)

C.塑(sù)造 胆怯(qiè) 不偏不倚(yǐ)

D.寻觅(mì) 哽咽(yè) 骇(hài)人听闻

2.(西宁市,2005)按要求填空。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广东实验区,2005)默写古诗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解题思路】

答案:1.B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古道西风瘦马

【一试身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踉跄(  )(  ) 御聘(  )(  ) 陛下(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缥缈(  )(  )

2.把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  )失马 神通(  ) 举世(  ) 随声(  )

耀武(  ) 骇人(  ) 趋炎(  ) 指鹿(  )

3.填空。

(1)《皇帝的新装》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是______著名的______作家。

(2)《智子疑邻》节选自我国______(朝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______一书。

(3)《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淮南王刘安的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考题展示】

(2005年湖北黄冈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6分)

题目: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上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工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个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2分)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4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2分)

5.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3分)

【解题思路】

这段阅读试题,选文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它不以细节或语言取胜,而是在平淡的对比叙述后,给人一番启发和思考。所以,在解答此题时,要注重对全文的整体把握,注意前后的呼应,在对照思考中求解,胜算会更大。

答案:1.(1)C(2分)(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2分,意近即可) 2.(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2)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益。(3分,每小题1.5分,意同即可) 3.(1)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2)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4分,每处2分,意同即可) 4..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2分,意近即可) 5..结局不会改变(与换票的结果一样)。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3分,意同即可)

【一试身手】

阅读《蜻蜓和蚂蚁》,回答问题。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我们暖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1.文中加点的“好日子”在文中具体是指                 

2.蜻蜓整天愁眉苦脸的原因是什么?

3.“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这个句式是      ,“这”在文中具体指                 

4.蚂蚁“那么你——”这句话没有说完。蚂蚁想说什么呢?

5.这篇文章运用了      的手法,通过               描写来说明 的道理。

6.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A.童话故事   B.神话故事   C.寓言故事   D.民间故事

三、文言文阅读

【考题展示】

(2005年上海市)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