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学生为本,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善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于各个环节中运用新教法。
《羚羊木雕》中,学生围绕着该不该拿羚羊木雕送人,以及既然已经送人,又该不该要回来等问题,各抒己见,争论不休。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简单地给出唯一或标准答案,而是启发引导、展开讨论,把学习效果扩展到课文之外,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任何事物不能简单地用“对、错、好、坏”来作绝对的评判,合理的东西也包含着不合理的因素,不合理的东西也可能会有存在的必然因素,从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事实证明,学生是喜欢自己动脑而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
二、让情感进入课堂,创设生动情境和想象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理性地呈现文字的“静态”,但“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课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为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与爱国情怀,课前我有意识地提及学生熟悉的《上甘岭》,让学生重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美;然后配以悲壮的音乐,介绍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最后转入深情地介绍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此,课文未“动”,学生已经沉浸其中。这种引情入境,使学生仿佛看到黄河“金涛拍岸”,长江“滚滚东去”的壮美,也使他们仿佛听到“山润幽鸣”,“小鸟啼叫”的清新。情境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形成直接印象,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想象,拓宽课堂的意境。
三、把质疑带进课堂,启迪创造性思维。
质疑能力的调动,需要抓住学生心理,倡导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国外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若采取积极态度,学生的能力则可以发挥80~90%。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从易做起,及时鼓励、表扬和激励。积极的评价,能促进求新的动力,教师的热忱期待,也常常会促发学生的巨大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以满怀期待的心态对待每颗求知的心灵,从而感染激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