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编辑:
您好!
我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在下半学期我读了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文言文《伤仲永》。读罢这篇课文,我不禁掩卷沉思,一股惋惜之情油然而生。(形象。)作者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一个有学习天赋的人,五岁就能做诗,并且为诗提名。于是他的父亲利用他的这点天赋去赚钱,向乡里人炫耀,而不教他学习更多的知识。渐渐地他长大了,而所学的知识,只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概述的精当,为下文谈感想打下基础),就这样他变得默默无闻,犹如昙花一现。(这个成语用得好。)
我比较喜欢这篇课文,大家都知道仲永之所以昙花一现,其根本原因是后天教育不当。(用“大家都知道”使文章平易近人,有亲和力。)从他身上,我认识到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不能以为自己有一点小聪明就不自量力,骄傲自满。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否则永远也没有成就伟业的那一天。
不少老师同学认为若其父不利令智昏,而将其送入学堂接受教育,那仲永岂不成为旷世奇才?这话也不无道理。(行文灵活自然。)
但我喜欢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原因。(转折,更能突出自己的观点。)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仲永之所以昙花一现,与邑人的爱凑热闹,喜欢捧场一也不是没有关系。(观点新颖,』思想认识较深。)
放眼世界,有多少人被无情地捧杀。英国有位作家,因发表了一部小说而引起强烈的轰动,在读者的一片赞扬声中忘乎所以,以至于沉酒于孤芳自赏,之后再也未曾写出一部好作品。(思路开阔,旁征博引,有说服力。)是啊,本可能有所作为的人才被势利小人(也许他们不是故意的)毁于一旦,成为“昙花一现物,成为后人引以为戒的教训,成为人们闲谈的可悲的话题。
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多启示,谢谢编辑部为我们提供这篇有现实意义的好文章。
此致
敬礼
关亚婷
2xxx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