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范文写作工作总结财务工作总结加强农村财务审计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09-10 17:57:43 | 浏览次数: 018 次 | 栏目:财务工作总结
标签:财务工作总结范文,学校财务工作总结,http://www.manfen6.com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将农村审计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抓紧抓好,把审计工作当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突破口来抓,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强化了审计监督,克服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巩固和发展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     一、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揭露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一种形式,集体的财产属于集体成员共有,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但是,目前农村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帐目管理混乱和乱收乱支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力量。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全面地落实农村政策,促进农村干部依法、依规地执行政策和管理财务。     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强化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目前,仍有一些村组的帐务没有公开,或者是公开的内容和帐内反映的内容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在农村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定期对村财务实施审核、检查,将经过审核的内容向村民公开。这样,有利于村民了解村组财务的收支状况,也还群众一个明白,有利于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目前,我国农村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大部分农村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常存在包包帐、捆捆帐,或是帐务处理随意,违反会计基础规范要求。如此低下的素质显然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农村经济形势。通过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帮助农村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以审计促进他们按照现代会计制度要求,完善会计科目、报表、凭证,确保帐目规范;以审计促进基层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建帐、记帐和报帐,保证会计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四是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农村集体资金合理、有效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力量不断壮大,积累了一定规模的农村集体资金。但是,农村集体资金在使用中却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对资金的使用没有规划,随意开支、应收帐款占用额过大、各种非生产性开支比重增加等等。本来资金就有限,现在又被不合理的占用,这样资金更加缺少。如果能够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可以对农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便有限的财务资金用于壮大集体企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等急需用资金的项目上,促进农村各项工作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二、开展农村审计工作的措施保障     农村审计工作开始于91年,随着农业部、自治区、地区有关审计规章制度出台,特别是199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颁布实施以后,要把农村审计作为新时期工作的一个切入点,在改善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权威等方面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审计体系,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农村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过去,由于审计队伍长期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随意性大,审计质量不高,审计工作难以形成气候。要逐步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审计机构,充实审计人员。同时,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从整体上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严格对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     2、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积极改善审计环境。多年来,农经部门地位低,权威性差,是长期困扰农村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客障碍。特别在审计结果执行上,往往因缺乏手段而不了了之。面对这方面的不利因素,要以加强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与纪检,监察等权威部门建立起来的业务工作关系,积极主动地配合查处案件,调解纠纷,尽职尽责地完成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取得他们对农村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这方面的努力,逐步改善的审计工作环境。     3、严格审计纪律,树立审计权威。随着审计面的逐步打开,要把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权威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来抓。要求并监督审计人员做到“四不”,即:审计账簿不留死角;核查手续不留漏洞;定性是非不偏听偏信;处理问题不留情面。在此基础上,我们借助各方面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审计结果的执行力度,树立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逐步加大审计力度,不断拓展审计范围。一是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目标,逐步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覆盖面。二是拓展了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由原来的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和集体财务审计拓展到村干部离任审计、承包合同审计、群众举报审计、重点财务审计等。做到日常业务定期审、农民负担重点审、班子调整离职审、群众举报专项审、重点问题经常审。     5、突出重点,把握环节。在审计中,要始终抓住审计工作重点,做到“六审,六查”,一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二审存款现金,查账款是否相符;三审各基收支,查是否符合规定;四审集体积累,查去向是否清楚;五审承包上交,查合同是否兑现;六审各项往来,查债权债务是否落实。同时在各个环节上,力求做到查清、查深、查透,在审计程序上,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执行,重点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把握政策界限环节。对审计出的问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格按有关政策、规定和文件处理,客观、公正、准确定性。二是把握资料规范环节,确保审计质量。对每个被审单位,坚持有审计通知书,有工作底稿、有原始资料复印件,有证明材料,有审计报告,有被审单位征求意见,有审计结论,审计处理意见,审计建议书。基本做到资料齐全,立卷归档。     6、审建结合,巩固审计成果。在审计实践过程中,要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加以积累,努力促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巩固审计成果。在审计方法上,因地制宜地采取“四个结合”,一是专业审计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将财务公开是否落实纳入审计内容,帮助被审计单位搞好民主理财工作。二是审计监督与常规审查相结合,以乡镇为主负责审计监督,乡镇负责组织村会计或者报账员集中办公审查,坚持按月集中记账,检查财务收支账目。三是县级直接进行审计与乡镇、村自查自审相结合。四是审计监督与业务辅导相结合,审计中坚持查揭问题与提出合理化建议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及时指导帮助被审计单位,纠正错账、梳理问题、健全制度,较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总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要按照《会计法》《审计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