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爱国演讲稿范文,关于爱国的演讲稿,http://www.manfen6.com
科学发展观宣讲材料演讲稿(通用、军队),
[从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认识上的一定飞跃。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全面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到底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观的提出]
[根据]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为什么]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着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崇高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完成好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深刻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全面部署。
十七大报告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既有国内的原因又有国际的原因。所以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和要求。“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因此,发展是硬道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本的着眼点或实质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国要什么样的发展问题]科学发展: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
www.manfen6.com
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强调全面发展,就是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分析]社会基本构成:从过去的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变成了现在的四位一体:经济 、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社会文明形态:从过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变成现在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都要发展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思路上有根本转变:1、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到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转变;2、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转变;3、从片面强调经济领域发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协调发展的转变;4、从注重当代人的发展到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从过去只注重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念,转到既重视经济发展又重视人的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上来;
从过去只注重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念,转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念上来;
从过去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快速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念,转向统筹兼顾、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理念上来;
从过去追求短期发展目标、短期成果的片面发展观念,转到全面降低发展成本,减少发展代价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上来。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不要吃子孙饭、断子孙路]
[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坚持以人为本从社会建设角度看“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帮助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五有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不仅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要有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使经济可持续增长,使人民得到更多实惠。
[基本要求]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需要和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科学发展,正确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各种重大关系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这一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在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的联系中解决城乡差距过大、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其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城乡差距过大5:1甚至到6:1有的说城市向欧洲农村向非洲]二是统筹区域发展,就是在各区域发展的联系中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其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西部大开发]三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其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文明生态村、群众工作站、发展各项事业等]四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实质是人口的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大自然就会报复人类。温度上升、大水大火、大雪疾病等]五是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就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国内和国外联系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其实质是使我国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
www.manfen6.com
浪潮中站在前沿,取得发展的主动权。此外,还包括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和集中体现。
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这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条根本要求,揭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保障、社会保障、动力保障和政治领导保障。
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生活质量提升、财产和财产性收入增加、民主权利落实、社会保障增加]这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新的更高要求,必须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来实现。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经济建设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政治建设上,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在文化建设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创造力和软实力;在社会建设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等。以科学发展观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科学发展观是和谐发展的指明灯;是小康社会的探照灯;是生态环境的节能灯。所以说,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就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应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即从哲学上深刻认识与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基本原理:第一,事物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第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辩证统一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科学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实现重点论和两点论的有机统一。这些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所以说:思想解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科学发展,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学习科学发展观要一心一意;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全心全意;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真心实意。
三、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个深入贯彻]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科学决策、科学管理,避免在发展问题上的形而上学。一是克服“单项突进”的认识和做法,防止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进步、只注重城市而忽视农村、只注重发达地区而忽视欠发达地区等等。在克服“单项突进”的同时,也要防止“齐头并进”、平均用力。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兼顾次要矛盾。二是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认
www.manfen6.com
识和做法,防止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贫富分化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增长和一时的繁荣。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使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三是克服对于“平衡”问题的错误认识,防止把发展中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绝对化。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同的地区、群体、行业和领域因发展起点、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以及资金、人力、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发展肯定会有不平衡性,一刀切、一个模式、齐步走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既要巩固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又要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注重持续稳定,保持发展的相对均衡。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合理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使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使改革和建设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4、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要做到“四个积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两个着力”提得极具针对性。这里提出“四个积极”,会对我们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很多益处。
一要积极领会发展的“全蕴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更广阔的视野对发展问题所作出的最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可喜的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人们已经熟知“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协调一切利益关系、化解一切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摆脱单一物质形态和纯粹数据评价的发展观。同时,还应当看到,发展绝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的过程,而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全面进步的过程。经过上世纪末叶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我国,一方面人们高度肯定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硬道理”,同时也深刻体认到发展绝不是单纯经济与科技层面的使命。贯
www.manfen6.com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力于全方位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均衡问题,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认识前提。
二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样式”。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应该说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伴随着发展本身而被人们不断提及的问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此多一些设问和思考。很长一段时间来,一些人总是习惯于按某个地区的某种“模式”来筹划自己的发展。一时间,人家搞什么我也搞什么,人家怎么搞我也怎么搞。于是乎,“先上项目再治环境”、“先搞建设另谈民生”等,几乎成了一些地区的共同路径。铺摊子、上项目,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作重点,在特定阶段、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曾经在强调发展速度的背景下凸显过“一招鲜、吃遍天”的“样式优势”。但是在过去阶段、在别的地区,由他人创造的发展样式,在当时可能是成功的经验,如今以科学发展的要求来衡量,就不一定再适合自己地区今天的发展。更何况,如用客观的态度去反思,这些做法的历史局限已日益凸显,必须尽快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顺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以辩证的眼光重新审视、大胆扬弃那些我们所熟悉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勇于冲破阻碍又好又快发展的传统路径和习惯做法。当前,尤其要注意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协调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准则,坚决摆脱过去那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环境改善的基础之上。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样式总是与特定历史阶段、特定地域条件相联系,因此不具有普适的借鉴价值。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样式,必须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新路。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具备的思想方法。
三要积极消弭发展的“负效应”。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奇迹当然令人骄傲,但是,与这些发展辉煌相伴而生的,还有令人焦虑的“隐忧”:比如,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大约相当于日本的7.2倍、德国的5.62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高能耗、高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恶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极度脆弱。此外,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明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亟待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急需健全完善,社会管理滞后,就业形势严峻,等等。当然,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中的问题,属“成长的烦恼”,但它们也无一例外的属于前一周期中粗放发展方式所必然导致的“负面效应”。正视问题才能解决矛盾。能否有效消弭这些发展中的“负效应”,不仅事关科学发展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决定了人民群众在多大程度上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各级干部在新一轮发展中最能也最应该有所作为的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各级干部积极创新思路,在发展实践中积极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求得更好发展,既不断化解当前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困难,又努力消除前轮发展中遗留的“负效应”。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具备的负责精神。
四要积极建树发展的“软绩效”。发展观与政绩观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过去,受传统发展观的影响,我们不少干部把“
www.manfen6.com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地理解为以GDP为中心,专注于搞开发、上项目,习惯于抓产值、要数字,热衷于追求“短、平、快”的轰动效应,重硬件建设,好形象工程,以至于“宽马路”、“大广场”、“高楼房”等“显性”、“硬性”成果,一度成为评判发展成效和干部政绩的主要标尺。当然,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一种必然,如果以现时的标准去苛求当时、甚至过于指责,那不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但是,在科学发展成为发展导向的新形势下,如果仍旧死守这些片面的政绩观不放,继续见物不见人,重物化建设而轻权益关注、价值塑造,那也不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认知态度,更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觉悟水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各级干部能自觉克服发展上的“短视”、“弱视”,克服工作中的急功近利,在重视提升“硬件”发展水平、追求“显性”发展绩效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长远竞争力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那些惠及长远、惠及群众、惠及子孙后代的“软绩效”上来,努力追求经济社会更持久、更长远的发展。常怀爱民之心、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就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利益问题,尽最大努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登上的境界高度。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就能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易县党校
任克俭
20XX年三月十五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层军官学习宣讲材料》第一讲
编者的话: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根据军委和总政领导指示,为推动部队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帮助官兵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
www.manfen6.com
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从今天开始,本报连续刊登总政宣传部组织编写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层军官学习宣讲材料》全文。今天刊出“宣讲材料”第一讲。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是当今世界进步的潮流。发展,也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基层军官是基层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和希望。认真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对于我们履行职责,做好工作,推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既继承前人,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又勇于创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1.新认识,新境界,新飞跃———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有了关于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一般观点和看法。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发展观才真正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党。新中国成立后,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探索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关于发展的思想。
早在建国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发展理念,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的重大方略,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
www.manfen6.com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强调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就为我们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充分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体现了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相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持久永续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整体推进的发展观。发展既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和其他方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拓宽了发展的视野和领域,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以新的时代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的发展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既要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要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进步的潮流和中国人民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崇高志向。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规律,是指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客观的、必然的联系。一个政党善于从总结历史认识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政党。胡锦涛同志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体现时
www.manfen6.com
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又是对这一规律的自觉遵循和运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认识。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经济社会发展也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征。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科学发展观准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注重运用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又强调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为我们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的的深刻揭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了什么?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使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加清晰。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途径的深刻把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个重大跨越。在我们面前,摆着两种前途:一种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另一种是盘桓不前,社会动荡。能否争取前一种而避免后一种前途,还取决于我们今后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就是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以前瞻的眼光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机制、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就是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3.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么样发展———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体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所遵循的一般的、普遍的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么样发展等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发展?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实践活动。发展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头等大事。发展始终是中国社会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鲜明主题,贯穿于党执政兴国的全部过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执政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着眼于发展、围绕着发展、有利于发展,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千方百计谋求发展、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这就深刻揭示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是指导我们谋求发展的根本遵循。
为谁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毛泽东同志曾把人民比作“上帝”,邓
www.manfen6.com
小平同志曾把人民比作“母亲”,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深刻回答了为少数人发展还是为绝大多数人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发展;深刻回答了着眼于物的发展还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谋求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刻回答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我们的发展不仅要造福当代,也要造福子孙后代。这一新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这就深刻揭示了“为谁发展”的问题,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
怎么样发展?这既是一个谋求发展的世界观问题,也是一个谋求发展的方法论问题。以实现物质财富增长为目的的发展观,把社会的进步片面地归结为单纯的经济增长过程,把经济增长过程又片面地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是难以为继的,不符合党执政兴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面向新世纪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防止“单打一”的发展;强调协调发展,防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防止“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发展。这就把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统一起来,把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与我们党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使命统一起来,把造福当代与造福子孙后代统一起来,科学指明了今后中国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以此作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和行动导向。这就深刻揭示了“怎么样发展”的问题,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
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推进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1.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帷幕。28年过去了,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依据。同时,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拓展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视野、新领域、新实践。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的28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中国社会进一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正是我们党任凭风吹浪打,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这就把宝贵的历史经验与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联系了起来。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
www.manfen6.com
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要。兼顾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在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这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这一正确的认识能不能在今后的发展实践中继续得到贯彻,关系到人民群众能不能更多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就为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执政理念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现在,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科学发展观把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作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在转变经济体制方面,强调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强调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节约资源能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办法。这就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任务和要求。
必须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不能脱离国情、超越阶段、急于求成,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三个必须”,也就是必须防止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必须处理好农轻重、积累与消费等重大比例关系,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避免大起大落。科学发展观运用这些成功的经验,开启新的发展实践,强调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无论对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一起抓,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实践经验。科学发展观在坚持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同时,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中。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有了经济的增长、政治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还不够,还必须重视社会建设问题。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社会矛盾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制约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汲取借鉴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一些国家走了一条经济社会畸形发展的道路。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较快,但贫富差距
《科学发展观宣讲材料演讲稿(通用、军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