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复习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复习

11-01 11:08:11 | 浏览次数: 47318 次 | 栏目: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标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manfen6.com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复习,

❸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选修P85《六国论》)

② 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Example:❶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❷大王来何操?(必修一P22《鸿门宴》)

❸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③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Example:❶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必修二P40《琵琶行》)

❷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①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Example:❶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❷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Example:❶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选修P88《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Example:❶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必修二P20《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Example:❶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必修三P51《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Example:❶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❷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❸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必修一P22《鸿门宴》)

❹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选修P77《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Example:❶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❷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❸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Example:❶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Example:❶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必修二P20《孔雀东南飞》)

⑶.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①.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Example:❶几寒乎?欲食乎?(选修P111《项脊轩志》)

❷技盖至此乎?(选修P71《庖丁解牛》)

❸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②.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Example:❶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必修一P22《鸿门宴》)

❷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必修三P54《师说》)

❸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❹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必修二P32《赤壁赋》)

❺藉独不愧于心乎

③.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Example:❶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❷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必修三P54《师说》)

❸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❺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④.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Example:❶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必修二P17《离骚》)

❸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必修二P32《赤壁赋》)

❹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⑤.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Example:❶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Example: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❷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❸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必修三P54《师说》)

❹吾尝疑乎是。(乎:对。)

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❻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❼盖进乎技矣。(选修P71《庖丁解牛》)(乎:比)

❽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❾相与枕藉乎舟中(必修二P32《赤壁赋》)0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Example:❶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选修P71《庖丁解牛》)

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必修二P32《赤壁赋》)

⑷【乃】

(一)用作副词。

①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Example:❶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❷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❸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必修一P22《鸿门宴》)

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必修一P22《鸿门宴》)

②.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Example: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❷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必修三P54《师说》)

❸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❹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❺汉军乃觉之(选修P73《项羽之死》)

③.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Example:❶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④.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Example:❶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❷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❹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❺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必修二P35《游褒禅山记》)

(二)用作代词。

①.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Example: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❷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选修P88《伶官传序》)

②.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Example:❶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③.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Example:❶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❷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❸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Example:❶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必修二P20《孔雀东南飞》)

⑸【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Example:❶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 知识点  高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