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从北京的地图上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历史上,这条中轴线长达
②中轴线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中轴线上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前后疏密有致,色彩对比强烈。进永定门北行,一条笔直的大街会把你引向高大的正阳门楼,在门前百余米的地方一座宽大雄伟的牌楼和一座大石桥为其做了前卫。过了正阳门,红墙黄瓦的建筑代替了青砖灰瓦的建筑,这就是雄踞于中轴线上的皇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华门,经长长的御路(民国时已拆除),到天安门,形成第一波的起伏变化。从天安门开始
③明代把天坛、先农坛安排在中轴线起点的两侧,使中轴线一开始就有中心明显,整齐对称、相互呼应的特点。进入紫禁城,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对称地安排在紫禁城前面,昭示了左右对称、中轴明显的皇城格局,紫禁城中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对称修建,例如御花园中以中轴线上的钦安殿为中心,左面的浮碧亭与右面的澄瑞亭都是四角攒尖顶的方亭,形式相同,形成对称;降雪轩与养性斋,建筑平面分别呈“凸”“凹”字形,形式互补,形成呼应。中轴线上的景山,是明朝通过挖湖堆山的手法,利用修筑紫禁城挖护城河的泥土和拆除元宫城内宫殿的渣土,在紫禁城后面堆积成的一座土山,它坐落在中轴线的中心点、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上。它的形成不仅【甲】使紫禁城有了靠山,还【乙】增加了中轴线上的制高点,在此可以纵览南北景色。清朝又在景山的五座山峰上面修建了五座山亭,景山中峰的山亭正在中轴线的中心点上,由此进一步突出了中轴线的对称和中心点。中轴线的东西两侧,为北京主要街道的骨干,北京城棋盘式的大小街巷都依据它的定位而展开。
(根据李建平《魅力北京中轴线》、梁思成《北京城的中轴线》编写)
【注】①峋峙(xúnzhì):形容山石、建筑等突兀、重叠的样子。
18.阅读第③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知识,简要说明鸟巢、水立方和仰山体现出怎样的布局特点。(5分)
【材料】
位于中轴线延长线最北端的奥林匹克公园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的“千年步道”正处在中轴线上,在它的东西两侧,分别是“鸟巢”(国家体育场)和“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在建筑造型上,鸟巢是椭圆形的,水立方是方形的;在建筑结构上,鸟巢复杂,水立方简洁。
作为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主体之一的仰山,山体主要以公园南区挖湖和改造地形提供的渣土堆积而成,山体主峰高度为
(1)鸟巢、水立方:
(2)仰山:
答案(共8分)
18.答案示例:【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位置,因为,其一,【甲】句与前面的“紫禁城”一句直接相关;其二,【乙】句与其后 “纵览南北景色”一句以及后面说明清朝在景山修山亭强化了中轴线对称与中心点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三,两句调换后,表意的重点就会发生改变,与原意不符。(共3分。共3条理由,每条1分)
19.答案示例:(1)根据中轴线两侧建筑要对称或呼应的传统布局特点,鸟巢和水立方体现了对称和呼应的布局特点。它们的位置分别在中轴线两侧,呈对称之势。这两座建筑的造型、结构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彼此呼应的效果。(2)根据中轴线上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前后疏密有致的布局特点,仰山采用了与景山一样的挖土堆山的方法堆积而成,它成为了中轴线上的又一制高点,与景山及中轴线上的其他建筑相呼应,体现了中轴线的建筑景观富于起伏变化和前后疏密有致的布局特点。(共5分。“鸟巢和水立方的布局特点”2分;“仰山的布局特点”2分;语言表达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