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小学语文学习小学三年级语文辅导《西门豹》教学杂谈

《西门豹》教学杂谈

11-01 11:49:12 | 浏览次数: 69418 次 | 栏目:小学三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小学三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西门豹》教学杂谈,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 周纪新】

〖择要而为,构建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构建主体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再思考〗

  要注重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换。新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在实践中,我开始逐步把讲台让给学生,朗读课文上讲台,故事演讲上讲台,口头作文上讲台。听了支玉恒老师的课,我感到:他非常注意师生角色的转换,他总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多读课文,总是让学生不受束缚地自由表达,总是让学生自觉地去感悟和发现。如他执教《西门豹》一篇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前,他说:“同学们好好读,认真想,读完以后我要提五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 学生读完后,支教师不急于把五个问题提出来,而是先问学生:“你猜一猜教师要提什么问题?”学生说了五六个问题,老师都有说不对,学生奇怪了,“究竟是什么问题呢?”支老师才一个一个地说出了五个问题:

  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

  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佩服不佩服。

  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

  5、课文中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这些“痛快”,“佩服”,“愤恨”,“同情”,“奇怪”之类的问题都是从学生的情感出发的,这些问题把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学生的内心感受联系在一起,是师生角色转换的好方法。数学课上学生常常到黑板上板演,语文课教师为什么要独霸讲台?常州市教研所的汪履平所长介绍道:一位语文教师上课时,自己用半面黑板,其余的半面留给学生,这是多么好的方法啊!由于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成为“套中人”,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


【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 王 洋】

〖困惑与抉择──寻找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熟读课本”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熟读课本”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全身心地投入,用全部的感官去感受,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人角色地朗读,达到“彼之气机,为我之气机,彼之句调,为我之句调”的境界。如《西门豹》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对如何惩治巫婆官绅,早已成竹在胸,但为了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做出认真虔诚的样子以后,让学生读西门豹说的话时,做到自己仿佛就是西门豹,正站在河岸上面对巫婆官绅和广大老百姓讲话,就能恰当地读出语气,语调。

  同时,要注意眼,耳,身,手的多感官协同参与教学,或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如:配乐朗读,边诵边舞,看图背诵,课本剧表演等,都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又如:《西门豹》一课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通过表演“官绅磕头求饶,头也磕破了,滴着血”一句,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仿佛看到了官绅们的狼狈相。教师还让学生看着“投巫婆”的画面诵读“巫婆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一句,体会西门豹用巧计惩治巫婆,仿佛看到了巫婆的可耻下场。


【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孙静芳】

〖关注生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策略一:提炼〗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课中我们或有这样的尴尬:上课,尤其是上公开课,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要求读一段话,之后全班交流,让学生发言。为了达到让听课的教师也满意的效果,指定的第一个或前几个发言的同学一般都是班里的佼佼者。而他们的发言(即生成的信息)往往是“长篇大论”,要么把该讲的东西好象讲了但似乎没讲明白,要么把要讲的东西都讲完了。此时,教师听了那“长篇大论”,因为此“生成的信息”非但没有在他的“预料”之中反而比他“预料”之中的还要精彩或糟糕,所以就显得“底气”不足了──他可能立即采取以下的方法:对着那位发言的学生说“你理解得真好!”“你讲得真不错!”或者对着全班学生说“你们听懂了吗?” “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其实老师自己心里那个虚呀,仅仅是为了圆个场而已,那学生的“长篇大论”到底听懂了吗可能老师自己是听明白了,但表达不了,利用不了,处理不了或者连老师自己也没听清没听明白,就不知怎么办了,只好简单地表扬一下或者转移一下视线。其实我们教师只要懂得注意倾听学生的“长篇大论”,就能在其中找出之所以“长”,之所以“大”的糟糕或精彩之处来。如果再将其精彩或糟糕提炼出来,就能很好地为学生进一步钻研文本服务,营造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双向的,互动的,动态的对话过程。教师只要注意倾听学生发言时的长句,总能提炼出精彩内容来。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西门豹》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自读文本体会西门豹惩处巫婆官绅方法之巧妙时,阅读能力较强的一些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悟,在反馈时,其“长篇大论”中出现了“西门豹故意怎样怎样?”,“西门豹装着怎样怎样?”等等的信息,那位教师立即不失时机的将“故意”,“装的”写在了黑板上,接下来的教学紧紧围绕“故意”与“装的” 来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让学生通过自读文本体会西门豹惩处巫婆官绅方法之巧妙,以提炼出来的精彩的词语营造了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因为师生双方身处语境中,又是用口语交流,所以往往具有现场性,会出现简省,散乱,无序,重复等现象,提炼就是教师把学生发言时由教学语言现场性造成的看似“长篇大论”的回答中拎出一个或几个有用的词语出来,为引导学生进一步钻研文本服务。提炼的既可以是反馈信息中精彩的部分,当然还可以是糟糕的部分,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列举。


【黑龙江省阿城市建设小学 董军英】

〖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自学存疑”,强调让学生自学,自悟,自得〗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的“多思”阅读教学,通过“自学存疑”,“质疑答难”,“激疑拓展”,促进学生要思,多思,善思,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学会探索什么,学会怎样思考问题,在"多思"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朱熹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强调自学。“自学存疑”强调的就是学生自己的尝试实践,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学课本,依靠自己的劳动,积极思考,初步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学而生疑,疑而能问。如教学第八册《西门豹》,教师事先布置自学提纲: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组重点训练项目;了解本课的特点与重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知道各段意;写出自学后的疑难或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通过自学提纲这一“桥梁”,帮助学生了解,熟悉,掌握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存疑”符合“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能,对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充满信心"的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成功的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华舍街道管墅分校 杨 春】

〖让课堂对话更真更实──变革阅读教学方式实践小记·要避免形式主义倾向〗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但同时也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是现在不少教师只注重前者而忽略后者,使得教学形式过多,教学效果不足。

  表现形式之一是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例如:学习《西门豹》,教师要求学生演课本剧,他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接着要求学生“记住台词的内容,揣摩角色当时说话的样子,把角色演像”。在课堂上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一次,结果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表演脱离了语言文字的土壤,变成了热热闹闹的形式追求。

上一页  [1] [2] 

TAG: 教学  西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