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如何破解各地所面临的发展难题。
破解发展难题,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一)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多管齐下,既注重引进资金,更注重引进人才和技术。建立健全人才和技术引进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二)坚持培优与集群相结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优势品牌为龙头,促进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中。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承载企业集聚中的主导作用,以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推动园区发展,引领和带动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坚持提质与增量相结合。既注重经济总量的增长,又注重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自觉贯彻“又好又快”的发展原则,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以量的增长为主向质量并重转变。
破解发展难题,重在转变发展方式。(一)注意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现在,全国已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尽快从过去那种单纯追求速度、扩大数量的增长方式转变到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上来,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上来,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注意处理好投资与消费、出口的关系。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必须特别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关键不是简单地压缩投资规模,重要的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同时,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保持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三)注意处理好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在目前新的发展形势下,不能简单地通过压低工业增长速度来调整产业结构。重要的是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三次产业和产业内部之间协调发展。
破解发展难题,重在发展现代农业。(一)用新理念引领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化的手段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设施装备农业,以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以培养新型农民造就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使农业发展转变到在新型工业化带动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二)用新机制激活农业。按“敢干事、能干
www.manfen6.com 事、干成事”的要求,建设高素质农业科技队伍,用新的用人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发干部职工内在动力;积极争取项目、合理安排项目,用新的投入和建设机制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新机制。(三)用新举措推进农业。紧紧围绕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完善农业市场体系,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以“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或“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阳光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三农”服务水平。(四)用新作风服务农业。到一线摸情况、定规划、搞调研,把技术传到千家万户,把好农业发展的脉搏;深入基层、田间、农户,心贴心、面对面解决群众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破解发展难题,重在建设“两型社会”。(一)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两型”产业是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发达的服务业是“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引导力度,推动其加快发展。引导传统服务业经营者建立废物回收利用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进行改造提升;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兴服务业;加大对农村服务业扶持力度,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推进城市各类服务业向农村延伸;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三个原则,推进三个层面,抓好三个环节,统筹两大领域。三个原则就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个层面是企业、园区、社会层面;三个环节是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两大领域是城市和农村。(三)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按照“严控增量、淡化存量、削减总量”的思路,联系当地实际,突出冶炼、电力、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以政策为导向、技术为支撑、投入为保障、制度为基础,采取最严格、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面加强关、停、并、转等各项整治措施,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快实施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重点企业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和专项治理,全面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三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