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资源网
★本系列资源下载阅读要求支付1个点数/篇。您可以通过上传原创资源或购买点数获得浏览本资源的权限。
本站永久www.manfen6.com
一、思考探究 (共5分)
读短文,用文中的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鲁迅讲课的特色。
进出教室都极为迅速,爱穿玄色衣服,一身的“黑”。一开始讲话,教室很快就安静下来。讲课侃侃而谈,幽默风趣,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和力量,使学生感到意味深长。有一回讲到《红楼梦》,鲁迅先生笑问学生:“诸君喜欢林妹妹否?”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反问道:“请问,先生喜欢林妹妹否?”鲁迅先生答道:“我可不喜欢林妹妹。”“为什么?”“我嫌她爱哭哭啼啼,小心眼儿。”他知识渊博,讲课时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需要时信手拈来,不用时挥之即去。
二、阅读理解 (共55分)
(一) (18分)
酷爱读书的毛泽东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战略家,当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在于他毕生勤奋读书学习,读书使毛泽东有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形成了他多方面的超凡的智慧和才能。
毛泽东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在韶山上私塾的时候,他就在必读的课程之外背着先生偷偷阅读《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他读书很用功,放学回家也总捧着书不放,有时因读书耽误了干活惹得父亲大发脾气。他还曾因为读书着迷,让放的牛跑进了邻居家的菜地。他读书很有一股贪劲,曾四处奔走求助,找寻和阅读在韶山能找到的各种书籍。为了看到更多的书,他还曾到湖南图书馆过了半年隐士的生活。在湖南图书馆期间,他早晨一开门就进馆,下午闭馆时才出来,只是中午去买几个烧饼或包子作午饭。在这里他饱览了西方的历史、地理书籍,也读小说,中国诗词和希腊神话,还读了许多反映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经典著作,如《原富》、《法意》,以及达尔文、穆勒、卢梭、斯宾塞等人著作的译本。他后来认为这半年的书海生涯对他的一生有巨大的影响。
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后,他更加如饥似渴地读书。他广泛阅览,刻苦钻研。他读新康德派哲学家鲍尔生著的仅10万字的《论理学原理》一书后竟写下了一万二千字的评论。他把家里寄来的一点钱都订了报纸。他常把报纸周围的空白处剪下来,然后把印有新闻的部分钉在一起。他在这些纸条上写着城市、河流、山脉的名称。他在读新闻时,手边总放着一本中国地图册和一本世界地图册,新闻中提到的每一个地理名字,他都在地图上找到并记下来。在第一师范的五年半期间里,毛泽东刻苦攻读了许多书,这期间他在书边空白处或笔记本中写的分析、观点评论达百余万字之多。为了培养自己读书的注意力,他还养成了一种习惯,经常拿着书到吵杂喧闹的南北大街上去读。
以后,毛泽东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读书仍然是他生活中的大事,即使在最艰苦紧张的战争环境里,他也总是不忘读书。
1. 整体感知——说说文章的结构形式。(3分)
2. 学会提炼——找出文章的中心句。(3分)
3. 仔细品读——文章具体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毛泽东“酷爱”读书的?(4分)
4. 认真研读——文章哪些词语最能突出读书的程度?(4分)
5. 拓展体味——读了这段文字你有哪些感想?(4分)
(二) (19分)
慈母手中线
六千字的文章减成四千字的文字,编辑还嫌长,让再压缩。心里不爽,我坐在电脑前生闷气。
母亲走进来,手里捏着一根亮亮的针:“穿了几次也没穿进去,真是老喽!”母亲一边感叹一边把针递过来。
我没接她的话,阴沉着脸,僵硬地接过针。只一下线便爽快地穿针而过。我放了足够长的线之后才把针递给母亲,心想,线长点儿总可以用的时间长点吧。
可没过多久,母亲又进来了。“再穿一次吧,线完了。”我满心的火气:“妈,你烦不烦啦?我正写文章呢!那么长的线怎么才一会儿就完了?”母亲歉意地陪着笑:“你穿的线太长,我减掉了一截。”母亲见我的脸色不好,连忙接着解释道:“线太长了,做活时会结疙瘩,反而会更麻烦。还是短点儿,干净利落,缝起来也快。”然后,母亲摊开手掌:“喏,这回你一次把这些针都帮我穿上,省得一会儿再叫你。”
我这才看到,母亲的手掌里大约有十几根针。母亲独自在那说着:“你看你,天天在木凳上坐着,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啥样的身子骨能经受得住这个呀?给你缝个海绵坐垫,坐着舒服一些,也免得生褥疮……”
我的眼睛一热。
双腿瘫痪之后,我就只有靠写稿子来寻找我的人生目标了。人生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用腿去趟,便只有用笔去找。而这样的路,不知道最终能走到哪里,但我知道我必须努力。我几乎天天熬夜,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母亲的劝告从来不曾入耳。只是等身上长了褥疮之后躺在床上不能坐起来,才发现成了母亲的麻烦。母亲细心的照顾我,没有一句怨言。
可是我呢?我忽然觉得自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我的心却被我的文章堵死了。母亲的丝线在我这里找不到进出的“孔”。可是,母亲并不放弃,还在执着地努力,想要穿进来。
我把针一根一根穿好,并排别在线管上,这次,每根针上只留了短短的线。
回头再看自己的文章,想到母亲的话,我蓦然明白了症结所在:写文章是不是也像母亲手里的针一样?穿的线太长,也会结疙瘩的,而母亲的爱,是不是也像这穿过针眼的线一样,只用她的大半生,缝合我整整一生的岁月。
1. 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用空行隔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空行的位置应在什么地方?(3分)
2. 文章以“我”的情感为全文线索,这个情感的经过是什么? (3分)
3. 文章写到“我的眼睛一热”,为什么?(3分)
4. 写出与文章第一句相照应的句子。(在原文中找) (3分)
5. 说说文章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3分)
6. 想想自己的妈妈,她是怎样关心、教育你的,用一个事例加以说明。(4分)
(三) (18分)
母亲心里的处女作
①那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中毕业落榜的我回到村里。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牛,村里要公推一个牛倌。牛倌很辛苦,整天赶牛满山遍岭地跑,没人愿干,我却毛遂自荐当上了这个牛倌。见我放牛还带着纸笔琢磨写小说,村里人都说我患“魔症”了,父亲也说我异想天开。我写了好多好多,诗歌散文小说什么都有,偷偷寄出的如石沉大海。这样的还好些,怕就怕那些退稿信,送到村长家被人拆开后,更加证明了大家的判断:黄家那小子是飞机上吹喇叭——想得高。
②后来在乡里中学当老师的母亲就叫我把回信地址写到学校,由她代转。
③一年过去,我一稿未发;两年过去,我还没见一个铅字,我成了村里白日做梦、不务正业的一号人物。我自己也终于心灰意冷了,觉得不是那块料,有一天,我决定放弃了,尽管我十分不甘和不舍。
④但就在那一天,母亲给我带回了一个好消息:我的处女作小小说《三婶子》发表了,而且还是在一家有名的省级文学刊物。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母亲拿出一个很新的信封,落款果然是那家刊物寄来的地址,而收信人则是我的大名,我捧着信封激动地流出了热泪。
⑤母亲说:“书让校长拿去看了!”
⑥虽然我十分迫切要看见自己作品发表会是什么样,可想到校长正在欣赏我的大作,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让校长看过了,比直接给我看更好。校长就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他早就说我有文才,没准能成事,现在他一定为自己的慧眼识才而得意吧?
⑦我那篇作品只是小小说,篇幅很短,可它给我的鼓励却超过了千言万语,它给了我自信、勇气,还有收获的快乐。于是我重新拿起笔,面对冷嘲热讽我也不再躲避,往信箱里投稿也敢光明正大了。
⑧几天后,母亲告诉我,那本刊登我的作品的刊物正在师生间传阅着。
⑨想到有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自己的作品,我自然感到高兴,可又有些不放心。母亲看出我的心思,她笑着说:“写东西就是要给人看的,看的人越多你的收获就越大!现在大家都在看你呢,连我心里都挺美。放心,我叮嘱他们加倍小心,决不会弄丢弄坏的!”
⑩听了母亲的话,我不禁为自己小心眼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11一个月快过去了,刊物又让乡里书记拿走了,母亲有些抱歉地说:“那天我正带回来,书记恰巧来了,他要看我又不好拒绝……”我安慰母亲:“没关系,看的人越多我的知名度也越大!”我觉得自己成了名人,我发现别人看我的目光已不再是轻蔑嘲讽,而是羡慕敬仰。我写得更有劲了。
12这一天,母亲终于带回了一本刊物,不过里面刊登的不是小说处女作,而是一篇散文,这应该是我发表的第二篇作品。母亲说:“这回我有了经验,收到后就赶快藏到了抽屉里……”
13我终于亲眼看见了自己的作品变成了铅字,捧着那本样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总也看不够。
14几个月后,我又收到了样书、样报,可是,我仍惦记着那篇处女作,没有它就不会有以后这些收获了,对于我的创作生涯来说,它就是点燃熊熊烈火的那第一根火柴,它就是染绿荒原的那第一棵草。
15五个月之后,母亲终于把我的处女作带回来了,不过那不是一本刊物,而是我自己寄出去的手写稿,但母亲却把它发表了。
16一直到今天,那篇文字拙劣的手写稿还一直被我珍藏着,尽管它一直未被发表,可它确实是我的处女作。
17感谢我的处女作。
18更感谢为我发表处女作的母亲。
1. 归纳第①段的中心意思,并说说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 第③段中加点的“不甘”和“不舍”反映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4分)
3. 母亲告诉“我”小小说《三婶子》发表了,这对“我”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4. 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说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它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3分)
5. 母亲说谎话的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母亲的这种做法?(4分)
三、写作 (40分)
“挺胸”,是一种姿势,更是一种意志,一种胸怀,一种气魄,一种精神。名人志士“挺胸”奋斗的事迹,伟大祖国“挺胸”站立的历史,向你展现了“挺胸”的丰富含义;面对困境,走向挑战,追逐梦想,让你有了“挺胸”的经历和感受。
根据你的构思,以“ 挺胸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挺胸”前面或后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文章题目与文章内容相照应。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优等生冲刺名校卷
一、幽默风趣 深入浅出
二、(一)1.总—分—总 2.毛泽东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3.读书很用功,放学回家也总捧着书不放。为了看到更多的书,他还曾到湖南图书馆过了半年隐士的生活。毛泽东刻苦攻读了许多书,这期间他在书边空白处或笔记本中写的分析、观点评论达百余万字之多。4.酷爱 用功 如饥似渴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1.第6自然段后。 2.烦躁—惭愧—平静 3.可怜天下父母心。 4.写文章是不是也像母亲手里的针一样?穿的线太长,也会结疙瘩的。 5.母爱是最无私的,它不计任何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略
(三)1.“我”边放牛边写作,投稿却屡屡不中,遭到周围人的嘲讽。这一段是事情的起因,为下文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作铺垫。2.“不甘”和“不舍”反映了“我”对暂时失败的不认可以及对自己的爱好难以割舍的无奈心情。3.使“我”重新拿起笔,敢于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敢于光明正大地往信箱里投稿了。4.把“我的那篇处女作”比作“火柴”“草”,生动易懂,形象地说明了那篇“处女作”对我创作生涯的重要作用。5.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略[提示:这是一道洋溢着时代气息、取材于多彩生活的作文题。构思时要在准确理解题意(“挺胸”“是一种意志,一种胸怀,一种气魄,一种精神”)的基础上精选素材——使用材料的最高境界是“信手拈来”,于不露痕迹处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