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范文知识常识报告汇报实习报告2017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7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02-21 18:06:04 | 浏览次数: 018 次 | 栏目:实习报告
标签:实习报告格式,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http://www.manfen6.com 2017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发掘认识民间艺术-----高密三绝
调查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调查主题:保护、弘扬、提高、发展民间传统艺术
调查时间:20XX年1月15日—20XX年2月15日
调查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调查内容:1.三绝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制作过程。
          2.如何保护和发掘高密三绝.
 
  山东高密市版图面积1605平方公里,人口85万,辖17个镇、3个街道。高密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称夷安。夷安人聪慧勤朴,春秋名相晏婴、汉代大司农大经学家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出生在这里。高密是莫言的家乡,也是他的《红高粱》等重要作品的素材源头。高密,风光秀丽,素以“南挹九岭之秀,北瞰古城之雄”的自然景观而著称。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其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人文源薮。尤以剪纸、扑灰年画、泥塑三大艺术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三绝”,源远流传于几百年历史,被中外艺术家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珍品。每年都有大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寻胜探奇。剪纸、扑灰年画、泥塑已由高密民间跨 出国门,成为世界民间艺术爱好者收藏的珍品,民间的技艺已成为世界的、艺术殿堂的瑰宝。农历春节,在山东高密见不到张艺谋影片中飒飒风起的红高粱地,但市中心繁华的商业街上,却可以见到被称为“高密三绝”的剪纸、扑灰年画和泥塑,精巧的工艺更带出浓郁的年味。
 
  高密剪纸“高密三绝”中流传最广的是剪纸艺术。每到春节,许多农家小院的影壁前都悬挂起一个“福”字灯,玲珑剔透的大剪纸“福”字倒贴在灯纱上,再配上红红的窗花以及屋内瓶罐、箱笼上贴着的形态各异的剪纸,充满喜庆气氛。“彩纸手中拿,剪下自生花。十二生肖显神通,庄户人家福倒挂。”在高密农村,处处可看到这种景象。听说这里剪纸艺人遍及千家万户,剪纸世家也不少,有些村还成立了剪纸协会。  
  到了范祚信一家。这一家八口,老少三代都能剪纸,且剪艺颇高。只上过四年小学的范祚信已届中年,在北京、深圳、沈阳等地多次剪纸表演,举办个人剪纸展览。大照片上了《美术》杂志,外国人到他家作客。女儿范云英随团到日本进行剪纸表演,被誉为“中国魔剪”。范祚信之妻刘彩花剪的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收入了国家级出版社剪纸集,深受专家好评。剪纸离不开民俗,高密剪纸更是这样。看传统剪纸长卷《老鼠娶亲》,那浩浩荡荡的老鼠娶亲队伍,旗、牌、伞、扇等应有尽有。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不亚于皇家的公主出嫁。  
  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在中国剪纸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高密剪纸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据当地人传说,它与扑灰年画兴盛的时间相差不多,明洪武初年,已在高密民间广为流传而至普及了。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构图夸张变形不失真。以巧妙的构思,稚拙的造型,刚劲的线条,昂然的意趣而技压群芳。剪纸不象其它艺术品类,有许多繁难的工序和独特的材料,只是剪纸艺人凭一把普通的剪刀和日常所用的纸,剪出各种题材和花样的艺术品。在普及于全国的剪纸艺术中,高密剪纸称“绝”,主要取决于它所表现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别样。高密剪纸的题材以广泛著称,至于广泛到何种程度,品种有多少,难以数计,举凡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有流之千古的历史故事,文学人物和情节均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视角。而且从构思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形意结合,以意为主的特征,酷似中国画中的大写意。高密剪纸的题材以广泛著称, 至于广泛到何种程度,品种有多少,难以数计,举凡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有流之千古的历史故事,文学人物和情节均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视角。而且从构思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形意结合,以意为主的特征,酷似中国画中的大写意。在艺术上,高密剪纸构思精巧,造型雅拙淳朴,线条刚劲挺拔,有浓重的金石味和灵秀细腻的韵趣。例如,要把用笼子养蝈蝈这一生活趣事,在单色剪纸上表现出来是很难的。而高密的剪纸艺人却别出心裁地构思成把蝈蝈放出笼外,让它的一双坚硬有力的后腿紧紧地钩挂一只精巧的笼子,蝈蝈双须向前,二目圆睁,既浑然天成地表现了这一特定的生活题材,又寄托了人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样,以“八仙过海”为题材的剪纸,江南

剪纸纯用轻柔的细线,手绘式的五官来表现,显得玲珑剔透,河北剪纸以块为主,大面为黑,只求整体轮廓完整不作细部刻划,显得浑厚粗犷,而高密剪纸则以鱼纹、网纹一样的细线组成“八仙”挺拔而又轻柔的衣饰,以黑黑的脸膛颜色表现出“八仙”各异的神情,再加上浓重的水,飘逸的云,构成了一幅出神入化的独特画面,充分体现了高密剪纸粗犷中有细腻,线条劲拔金石味浓重的风格。剪纸作者大都是民间妇女,她们未受过艺术专业教育,兴之所至,随心创作,作品不具成法,粗犷中见清秀,雅拙中藏精巧。 改革开放以来,高密剪纸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剪纸艺人也经常出国访问。1994年高密被评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97年“牛年”全国生肖邮票图案即从高密民间剪纸中所选。
  被誉为民间剪纸艺术“女状元”的高密农家女齐秀花,曾在1996年剪出“金牛奋蹄”图,并被选为当年中国生肖邮票的图案。1997年,她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精心构思并剪出了1997个不同形态的牛。
  齐秀花家现在的收入主要靠剪纸,客户更是遍布各地,其中不乏德国、瑞士等外国大客户。“今年是猴年,找我预订‘猴’系列剪纸的经营者特别多,有的刚过年就上门订购,除了金猴剪纸,12生肖系列、百牛图等也非常受欢迎。”她还向记者展示了她今年创作的50多种活泼可爱的“猴”剪纸。
 
  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被誉为“中国一绝”,不仅仅是全国独此一家,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工艺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扑灰年画是在写意国画的基础上成长起来,后来经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王姓人家发展创新,在文人画和庙宇壁画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扑灰起稿,继以手绘,半印半画的年画。它以柳枝烧炭画粉稿,然后在正灰稿上勾勒、敷彩、涮花、描金、涂油而成,是我国民间年画由手绘向印刷转变的重要标志。其造型拙朴简炼,用笔潇洒自如,很有写意国画的笔墨情趣。观其画风,细腻处丝丝诱人,狂发时涂色如泼。作品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深受人们的喜爱。扑灰年画,以挥洒豪放、稚拙粗犷、古朴典雅的独有特色自立于中国民间年书之林。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摄制组曾拍摄专题系列片,向海内外播放。《中国美术大全》选用了多幅扑灰年画的代表作品,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博物馆均有收藏。扑灰年画多以仕女、胖娃、戏曲人物、神话故事、山水花卉为题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价格区间在30元至数百元,少量作品在千元以上。
  扑灰年画同现代年画的不同,在于其截然不同的工艺过程和工料,制作扑灰年画,作者是根据画的内容,用柳枝炭条作笔,先在画纸上起出轮廓,然后用这张带画的画纸在其它画纸上面扑抹,扑后的画稿与原稿完全对称相同,这种特殊的工艺,一般可以使一稿扑数张。为了增加更多的数量,还可在扑好的画稿上用柳枝炭条重描一遍,再在其它纸上重扑。高密扑灰年画的这种独特工艺过程在全国年画中独树一帜。
  年画不仅工艺过程独特,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以色代墨,着色浓重,色彩艳丽,形象富有动感,线条豪放流畅,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多为胖耳大腮,但眉眼巧画不失隽秀感。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道顺口溜非常贴切精辟地道出了扑灰年画的风格特点,
刷刷刷, 一溜栽花。
涮狂涂,捅于勾拉。
细心粉脸,眉眼巧画。
待要好看,咸菜磕画。
  “刷刷刷,一溜栽花”是指年画创作的速度与题材。“刷刷刷”是说扑灰年画的制作从“粉脸”到“涮尹、“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咸菜花”、“描金”、“涂明油”等整套工序必须由一人一气呵成完成,同时也是对画师作画姿意潇洒、放笔纵情、不饰雕琢的创作气派的象声描摹.“一溜栽花”指扑灰年画创作都是以喜庆吉祥、美满和睦的题材为对象,以满足人们春节之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心理。在扑灰年画的鼎盛期,“一溜栽花”的品种如“连年有余”、“合家欢乐”、“姑嫂闲话”等,竟多达150余个。“大潮狂涂,描了勾画”,前者指每一张年画,从服装到头发,全用单色抹刷,连整个轮廓线也只是一笔就抹下,因此这种涂抹姿式,放得开,极潇洒,故曰“大”曰“狂”;后者则指画面的局部加工特点“兼工带写”。前后两种手法的特点,在这里被勾画的无比鲜明。“细心粉脸,眉眼巧画”,是扑灰年画中人物画突出艺术效果的关键技法,也是与其它年画区别的关键点。扑灰年画画人物,先要把人物的脸部粉一个洁白的脸型,然后在上面巧妙地勾眉眼、五官,再敷彩、涂明油。这样,画面人物的面部看上去透明细嫩,富有弹性,给人一种强烈真实的肉质感。“待要好看,咸菜栽花”是扑灰年画的最后一道工序,即是民间画师们用饭桌上的咸菜刻上几何图案或花卉图案,蘸着颜色在已完成了的人物服饰上磕上固定的图案,以增强服装的变化效果。

  高密扑灰年画从明代产生以来,经过许多杰出画师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年画中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画种,为后世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独具艺术个性的画种。但是,由于后世画师过于看重它的商品性质而忽视它的艺术品性,不能在前辈画师艺术的基础上继续创新,而只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生产,再加上新的年画品种的冲击,扑灰年画终于不能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走向了消亡。这是历史的遗憾,但是,高密扑灰年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品类,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有过称“绝”的时代,中国艺术史不会忘记它。
  和剪纸一样,高密独有的年画品种——扑灰年画,今年春节也成了热销产品。在距离高密市区十几里路的姜庄镇棉花屯村,51岁的吕蓁立和家人不停地忙着制作扑灰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相传是从明代初叶代代相传下来的。吕蓁立是现在村里为数不多的扑灰年画艺人,至今仍延续着祖上六代相传的扑灰年画技法。据他介绍,作画时,先用烧焦炭化的柳枝绘画图案轮廓,然后用纸拓扑,一稿可拓扑数张,“扑灰”由此得名。扑灰后的画稿,要经过敷彩、描金和涂抹桐油等艺术处理才算完成。吕蓁立说,与曾经颇为长久的辉煌光景相比,扑灰年画的衰败几乎是瞬间的。“清末民初石印画崛起了,生意几年内眼看着就不行了。”他说,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挽救这些民间艺术,扑灰年画才得以复兴,到了近两年市场行情越来越看好。今年省内、外省还有国外客户对扑灰年画的需求量不低,从年前忙到现在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吕蓁立说,他正在尝试把全手工精致绘制的扑灰年画作为高档商品推出去,定价都在千元左右。“现在我的画有相当一部分是被高层次的收藏者收藏,越远来的客人越把民俗当宝贝,许多德国、新加坡客人甚至专门找上门来购买。”
 
  高密泥塑相对于身价不菲的扑灰年画,憨态可掬的高密泥塑通常只需三五元钱,是低成本的民间绝活。位于高密姜庄镇南部的聂家庄素有“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的说法,泥塑技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无论在创作题材、造型还是色彩运用上,聂家庄泥塑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聂家庄泥塑通常分为两部分,中间用羊皮或牛皮纸连接,内装竹哨子,用手拉动或摇动,就会发出叫声。
  66岁的老艺人聂希蔚是村庄里国宝级的艺人,他和老伴一年能捏4000个泥娃娃。“每年的作品差不多都叫航空公司和旅游单位订去了,年前黑龙江、北京和广州的大客户都来找我订泥塑,我就组织周围邻居的给卖了1万多件,”聂希蔚说。在泥塑逐渐被电动玩具取代后,利润低廉的泥塑制作一度很难吸引村里的年轻人。但近两年不断增加的外地客户又让聂希蔚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高密泥塑成本小又有极强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未来市场会更红火。”他边忙边高兴地说。
  聂家庄泥塑无论是创作题材的选择,还是泥玩的造型、色彩的运用,都受到高密扑灰年画和剪纸艺术的深刻影响,扑灰年画和剪纸表现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鸟兽虫鱼等,都可以在聂家庄泥塑中找到。在艺术造型上,聂家庄泥塑向剪纸靠拢,大胆夸张,注重写意神似,力求简约概括,似于不似, 与天津“泥人张”注重写真的艺术手法大异其趣。色彩运用,聂家庄泥塑追求鲜明醒目而又柔和动人,用色少而精,以桃红和大绿两种基本颜色为主,却能把动物和人的神情衬托得恰到好处,又不失浓郁的民间情调,在这一点上,聂家庄泥塑与扑灰年画是一致的。聂家庄泥塑还吸收了扑灰年画上“明油”和“涮画”的技法,加强了泥塑作品色彩的亮度和晕化效果。
  聂家庄分东西聂家庄,地属高密县的姜庄镇,东西聂家庄聂姓为大姓,据聂氏家谱记载,从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一种以泥巴做外衣,中间装火药,顶部留空,外形极似反扣锅底的玩艺;可点放礼花)进行销售谋生开始,便有人跟着仿效。到康熙后期,东西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捏泥玩,而且开始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家庭观赏品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清朝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进入全盛期,这一时期前不会动、不会叫、不会斗趣的“呆”玩艺,此时演化为会动、会叫、会斗趣的活玩艺,出现了叫虎、叫狮、叫猴、叫鸡等声形并茂,形象较为完美的艺术品。建国初期,聂家庄泥塑发展到50多个品种,行销全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广泛喜爱。聂家庄泥塑造型夸张古朴,构图完整,设色不受物体原色的限制,鲜艳热烈,色彩声响并茂,曾十几次赴国外展出。这些产品自进入市场以来,久销不衰,供不应求。高密泥塑,粗犷豪放,构图完整,色彩艳丽,独具一格。因此,在参加全国举办的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中连连获奖,被收入《中国民间工艺大典》,曾到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还被宋庆龄基金会收藏,并作为礼品赠给外国贵宾。高密泥塑造型憨朴,着色浓艳,在全国泥塑中别具一格。所塑事物,有静有动,并多能斗趣、发声。不少作品动静结合,形声俱备,雅拙中透精巧,憨朴

中显灵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中“叫虎”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王”,既威风凛凛,又娇艳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啸声发出。一物在手,平添无穷乐趣,实属国内泥塑中罕有之佳品。价格一般在1元至200元之间。
 
保护、弘扬、提高、发展高密民间艺术
一、保护挖掘民艺“三绝”,在指导思想上做好五个结合
(一)要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研究传统文化,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此基础上,要研究发展、创新、提高,这也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创新,传统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创新的过程,除民间艺人的努力外,还需要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为民间艺人研究创新传统文化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要把民艺“三绝”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起来。现在看,“三绝”艺术价值很高,与杨柳青、杨家埠的民艺比较起来,起码不比他们低,甚至我们“三绝”的历史,比他们还要长,所以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艺术价值的体现离不开商业价值,离开了商业价值,这种艺术的保护、发掘就缺基本的物质保证。所以要把进一步提高“三绝”艺术价值与重视发挥它的商业价值结合起来。
(三)要把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政府的扶持、规划、引导、政策、资金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要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这也是体现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四)要把弘扬传统文化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抢救、保护、挖掘民艺“三绝”,进一步提高高密的知名度,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特别是吸引国外投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很多投资客户到高密来看看,从对民间“三绝”的认识,逐步深化到整个高密的认识。对高密有了了解、认识,才能下决心在高密投资发展。当然这个投资也包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包括对民艺“三绝”本身的投资。
(五)要把目前分散的家庭制作与基地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千家万户的家庭制作经营是一个依托,而基地的建设是一个龙头和窗口,通过这个龙头、窗口来带动高密民艺“三绝”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努力做好保护发掘民艺“三绝”工作
(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聚集各方面的力量,把民艺“三绝”的基地搞起来。基地名称可以叫民艺“三绝”大世界,实际是建立这样一个基地,为民艺“三绝”的发展搭建一个舞台,它本身是一个龙头、一个窗口,能够拉动全市民艺“三绝”的发展,以基地的创新提高来带动面上的创新提高。我们可以探索建立一个民艺“三绝”保护挖掘委员会,市、镇有关领导。在这个组织下面可以设一个民艺“三绝”研究院,作为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大世界的建设,应该由市、镇两级统一规划。在此基础上,由研究院投资盖上房子,然后出租或者拍卖。也可以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划出地块,吸引民间艺人来盖房子。在这个地方有专门搞经营的,有搞加工制作的,也有既搞加工制作、又搞经营的。有这样一个载体、场所,可能发展得快一些。这一点市里牵头,文化部门具体负责,与镇里一起搞好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要形成项目论证。我们很有必要到省政府、潍坊市政府去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如果能给我们拨一部分资金,我们市里再投入一部分,可以办得快一些。
(二)通过节会推动和宣传推动,进一步提高高密民艺“三绝”的知名度。过去,由于加工经营规模过小,我们存在宣传效果不突出的问题。将来我们的大世界搞起来了,各方面比较完善了,通过办节会新闻媒体宣传,效果就会好一些。
(三)加强民间艺人的培养,使这支队伍不断提高水平,后继有人。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在小学、初中开设必要的课程,给中小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另一种是提倡带徒弟的传艺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应当前情况。
对保护挖掘民艺“三绝”,今天是初步研究,各方面要积极配合,文化局、文联、新闻宣传部门共同努力,使我市民艺“三绝”能够得到弘扬、提高、发展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