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五年级语文知识穷苦诗人张籍──张籍生平简介

穷苦诗人张籍──张籍生平简介

11-01 11:48:31 | 浏览次数: 68418 次 | 栏目:五年级语文知识
标签:五年级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穷苦诗人张籍──张籍生平简介,

  长庆四年(824),张籍又改官主客郎中。这年冬天,与他关系至密的韩愈去世了。弥留之际,张籍一直守候在旁。韩愈死前曾想写遗书托付后事,并要张籍共同署名,虽因病重未果,但已足见韩愈对张籍信赖之深了。这位良师益友的逝去,无疑对暮年的张籍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过了两年,即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张籍又授任国子司业。大约到大和四年(830)或稍后,这位穷苦一世的诗人便与世长辞了,年约六十岁。

  张籍晚年职务上虽连连迁升,但他在《祭退之》诗中仍说“籍贫无赠赀”,《书怀》中说:“老大登朝如梦里,贫穷作活似村中”,说明到死也未能摆脱贫穷的困境。张籍一生穷苦,久遭压抑,究其原因,主要是他那些尖锐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遭到当权者的忌恨,他的猖介自守、刚直不阿的性格也不讨权贵们欢喜。而他自己,宁守贫贱也不屑以钻营攀附的手段来攫取富贵。据说他的名作《节妇吟》,就是以比喻手法拒绝藩镇李师古之请的。所以姚合说他“甘贫辞聘币,依选受官资”(《赠张籍太祝》)。他自己在诗中说:“况我愚朴姿,强登名利场”(《赠姚愆》),和白居易所说:“昔我为近臣,君常稀到门;今我官职冷,唯君来往频”(《酬张十八访宿见赠》),都说明了他的这种不愿趋炎附势、争名逐利的可贵品质。

  张籍晚年思想上确实较前消沉。作品中送迎赠答的应酬诗,寄情山水的闲适诗,表示羡慕退隐生活的抒怀诗,都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在对待佛道的态度上,由过去的力排佛道到晚年的“年长道情多”(《春日抒怀即事》),“别从仙客求方法,时到僧家问苦空”(《书怀》),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封建社会一些正直的读书人往往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立身的原则。数十年的官场浮沉使他痛感此生已无实现“兼济天下”之志的可能了,便退而求其次,以“独善其身”来保持晚节:应该说寄情山水、访僧求道,至少是一种不愿同流合污的消极反抗的表现。

  但张籍晚年仍不忘对文学事业的追求。他尽心培养后进,努力扶植文学新人。据范摅《云溪友议》记载,朱庆余应考前曾拿自己的作品求张籍推荐。张籍就认真地读了他的诗,加以吟改,最后选了些佳作“置于怀抱而推赞之”。于是“清列以张公重名,无不缮录讽咏”,朱庆余“遂登科第”。其他青年诗人如项斯、姚合等也曾受过张籍的奖掖。


  张籍一生的诗歌创作,大致有三个时期。40岁以前为早期。他自称“籍在江湖间,独以道自将。学诗为众体,久乃溢笈襄。”(《祭退之》)韩愈称赞他“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病中赠张十八》)可见张籍早期就写了不少好诗。40岁至50岁为中期。这是张籍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他的优秀的乐府歌行作品,多是这一时期在贫病交迫中写成的。50岁以后为晚期。这时,张籍官职逐步升迁,生活比较稳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各种社会矛盾,爱憎分明地批判现实。如《塞下曲》痛陈穷兵黩武之害,反对开边;《凉州词》指责边将不能收复失地,实际上是支持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筑城词》、《山头鹿》反映当时人民除了备受战争之苦,还得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求仙行》、《吴宫行》嘲讽统治阶级思想愚蠢,生活荒淫;《董公行》歌颂“恭顺从事”的正派官僚;《伤歌行》描写了结局狼狈的简傲豪奢之徒;《山农词》和《贾客乐》则不但写出农民的艰难困苦,还写了商人的奢侈豪华。张籍的乐府诗,还善于描绘农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画面。《采莲曲》、《寒塘曲》、《江村行》、《樵客吟》等都用鲜明的形象表现了采莲妇女、打鱼少年、农夫、蚕妇和樵客的动作情态。《江南曲》描写水乡景色,明媚如画。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概括事物的对立面,在乐府诗的数篇之间或一篇之内形成强烈的对比;又善于运用素描的手法,细致而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从体裁说,大都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虽用旧题,但其思想内容仍与新乐府的精神一致。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涵蓄,常以口语入诗,《白鼍鸣》、《云童行》等几乎全从口头自然流出。他还着意提炼结语,往往意在言外地完成了全篇的批判和讽刺的任务,《征妇怨》、《陇头行》等都是如此。

  他的乐府,生前已为人所推服,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中,称许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姚合在《赠张籍太祝》中,评价他“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后世称誉者更多。宋代王安石说他的诗“成如容易却艰辛”。许□《彦周诗话》说“张籍王建乐府宫辞皆杰出”。元代杨士弘《唐音》则谓:“王、张乐府体发人情,极于纤悉,无不至到”,更道出了张诗的重要特点和长远传诵的原因。

  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宛深挚之致。杨慎《升庵诗话》曾指出,晚唐五律有两派:一派学贾岛,另一派如朱庆余、陈标、任蕃、章孝标、司空图、项斯等,则学张籍。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今佚。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上一页  [1] [2] 

TAG:

《穷苦诗人张籍──张籍生平简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