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学习方法记忆方法比较实用的记忆方法十七法

比较实用的记忆方法十七法

11-01 11:52:03 | 浏览次数: 19418 次 | 栏目:记忆方法
标签:记忆方法,http://www.manfen6.com 比较实用的记忆方法十七法,
概括记忆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1)主题概括法读一本书,学一篇代章,欣赏一首名诗,都需把握主旨,理解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如能抓住纲、线,把内容、要点系统完整而又概括性强地穿在一起,再去记忆就方便多了。如学习《实践论》这篇难度较大的论代,如果不总结出中心思想,学过就象一盘散沙,很难实践应用。对它进行“主题概括”,可以这样表达:“这篇代章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阐明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二次飞跃,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强调了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段概括已把全代的中心显示出来了,但仍有难记之感,如果再用“数字概括法”概括一次,即可更为精要,可记为:一个基础,二次飞跃,三性一强调。这样加强记忆之后,就能牢记中心思想。
(2)内容概括法学习篇幅较大的材料,往往洋洋万言,庞杂多变,难于识记。这就需要抓住内容提要,选择关键性词语,字句,加以重点记忆,以便启发对全部内容的联想。如大至一部作品、一部电影片、一篇长论代的“内容介绍”和章节目录,小至一篇代章、一段事实的记载,甚至一个逻辑性很长的长句子等,都可运用关键性词语,字句进行缩写或概括,使其化多为少,浓缩精华,从而启发回忆,加深理解。
(3)缩略概括法在学习记忆的材料中,用心寻找起关键性作用的字、词做为思考的“媒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就是缩略概括。如学习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时,首先要搞清电子得失与“氧化——还原”的关系,其次要判断出什么物质是氧化剂,什么物质是还原剂,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真正理解后,可用“失——氧——还”三个字作为缩略结构去记忆。意思是:失电子的物质——氧化后——该物质是还原剂。这样,只要记住“失”、“氧”、“还”三个关键字,即可作为提示,引起对整个意思的联想。有些较复杂的固定词组、名称,概念或成串知识,也可进行缩略,使其成为简化代称。
(4)数字概括法这是用数字概括事实、内容或语句增强记忆的方法。如习惯使用的“五讲四美”、“四化建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纲五常”、“四书五经”等等,都是人们约定俗成、寓意鲜明、容易引起回想的记忆方法。学习中有些较复杂的内容,也可琢磨一些用数字概括帮助记忆的方法。如记忆炼铁的主要化学反应及炼铁高炉的构造时,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三个五”。即炼铁过程有五个主要化学反应式(略);高炉有五个部分组成(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高炉有五个进出口(铁矿石、焦炭、石炭石、入口、进风口、高炉煤气出口、出渣口、出铁口)。记住这“三个五”,共十五项小内容就可进行回忆。
(5)顺序概括法这是按照需要识记的事实材料的顺序进行记忆的方法。如历史事件的发生,各种条约的条款,历史上的各种变法,改革等内容,都可编成简化顺序,用概括词记住较复杂的内容。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保甲法。记忆时可顺序概括为一青、二募、三农、四方、五保。只要记住五个主要字,即可回想起全部内容。

10、数字特征记忆法
数字特征记忆法可分为几种:
(1)谐音法。如圆周率的数值为3.14159,可依谐音背成:“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6,可依谐音背成“山巅一狮一鹿”。再如,3的算术平方根是1.732050,如果把2读成斤两的“两”,0读成“洞”,那么这个数依谐音可读成“一起商量懂不懂”。
(2)拆拼法。如要记住圆周率的分数表达式 ,似乎比较难。但一琢磨就发现,这里只有自然数最前面的三个数1、3、5,每个重复一次,不就是113355了嘛。拦腰截断,就是113、355了。那么把后面的放到分数线之上不就成了 嘛。
再如,地理课讲到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其面积总共为35981平方公里。要记这个数也容易。前面“359”,可记成’三五九旅”;“81”可记成“八一建军节”;那么,“ 35981”不就是“三五九旅在八一诞生”。
(3)运算法。这是把需要记忆的数据转化成简单的算式,从而帮助记忆的方法。
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记住一些数据,尤其突出的是历史年代和电话号码。有些数据可以转化成一个算式。例如,爱因斯坦曾问他朋友的电话号码,朋友说:“我的电话号码很不好记,是24361。”爱因斯坦马上回答:“这有什么难记的!两打(24)加19的平方(361)就是了”。
运算记忆法对枯燥无味的数据进行了形象有趣的加工,使之增加了易于联想的内容,所以,重现时就会起到奇异独特的效果。
运算记忆的常用方法有:
①加法。例如,李时珍于1578年写成闻名世界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可想为15=7+8。
②减法。例如,周平五东迁,东周开始的时间公元前770年,可想为7-7=0。
③乘法。例如,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可想为16=4×4。
④除法。秦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可想为2÷2=1。
⑤叠加法。如党的一大是1921年,二大是1922年,三大是1923年,按加一递增;1917年的十月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1年的****建党,顺序是叠加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21年****一大召开,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41年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顺序是叠加10,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顺序是叠加百。
(4)特征法。如:普希金生于1799年,一琢磨,有特征,它比十九世纪早一年;蒙古族灭金是1234年,特征明显,四个数字连续;玄武门之变626年,淝水之战383,都是前后两数相同的特征。 www.manfen6.com  
11、歌诀记忆法。
这是把识记材料改编成歌诀的形式来记忆的方法。
大量实践经验证明;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比没有节奏没有韵律的材料要好记得多。
由于歌诀记忆法要求语言编码韵律化,所以,所识记的材料应具有下面的特点:
①语音和谐,节奏鲜明,顿挫有致,琅琅上口,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
②语言精炼,句式整齐,化繁冗为简短,变凌乱为有序,这样,既便于存储,又利于检索。
编制歌诀的常用方法有:
(1)罗列法。如《现代汉语修辞歌》为:
比喻、借代、比拟,
夸张、双关、反语,
设问、反问、反复,
对照、对偶、排比。
(2)概括法。如《历史朝代歌》为:
夏代商代与西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3)简缩法。如《二十四节气歌》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形象法。如《汉语拼音字母歌》为:
6是玻(b),反6得(d),
一门讷(n),二门摸(m),
拐棍佛(f),伞把特(t),
小棒赶猪勒勒勒(L)。
此外,还有特征法、对比法、谐音法等。运用此法,歌诀最好自己编定,语言力求准确精炼,内容必须透彻理解。
12、提纲记忆法
提纲,一般是提材料的主要脉络。在提纲中,既要体现出材料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又要突出自己的语言风格,做到恰到好处的表述。编写提纲,就是对材料分析、综合、概括、理解的过程,这对记忆是有好处的。
怎样运用提纲记忆呢?①分析,即对识记材料的了解过程。如对一篇代章,先浏览几遍,在了解全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这就掌握了代章的整体及脉络,为编写提纲作好了准备。②综合,即对识记材料的概括过程。在对代章划分段落的基础上,写出段落大意,总结出全篇的主题思想,这就抓住了代章的主要环节。之后,再找出它们的要点、难点,即需要着重记忆的地方。③表述,即提纲的成型过程。有些提纲是别人编好的,当然可以借为己用,但最好还是自己编写。用自己的语言把经过分析、综合而印在头脑中的提纲表述出来,这将为记忆奠定牢固的基础。
13、网络记忆法
网络记忆法是一种很科学的记忆方法。网络可把各种系统知识编织起来,使其显示出彼此之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系,反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内在逻辑,易于获得举一反三、系统科学的知识,对提高记忆水平有极好效果。特别是对那些跨门类的学科知识,使用网络更能清楚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种种联系。
网络记忆法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条理性三大特点,使用此方法,能对大脑皮层形成形象刺激,回忆时只要按图索取,就可复观原知。如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难题之一是明线、暗线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为弄清这一问题,可编成如下网络去显示:
运用网络记忆法,要善于把握识记对象之间的种种关系,通过提取主干,列表绘图、编制系统等手段,就可把知识内容纳入到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和形象化。编织网络能提高大脑的组织加工能力和记忆能力,它是高效记忆的极好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 记忆方法  

《比较实用的记忆方法十七法》相关文章